Uber Eats 切入菜市場外送

擴大搶攻宅經濟商機,Uber Eats今(1日)宣佈率先切入市場外送領域,第一波臺北中山松江興隆士東濱江新竹竹蓮傳統市場、新竹市果菜批發市場仁義傳統市場,以及高雄天天新黃昏傳統市場等共9家傳統市場合作消費者宅在家就能在Uber Eats上選購新鮮食材。此外,7月2日起,Uber Eats與全聯福利中心擴大合作,162家門市支援外送,範圍擴及Uber Eats營運的18個城市,包含澎湖離島

Uber Eats 30分鐘隨點即送電商平臺持續擴大生鮮雜貨外送版圖,過去一年來合作商家數量成長7倍,生鮮雜貨商品數量總數增加到超過6萬項商品,服務覆蓋率達80%。

Uber Eats 臺灣新事業副總張祐欣表示,Uber Ears從市調中發現有3成左右民衆習慣去菜市場採買生鮮食材,爲成爲生鮮雜貨首選平臺,Uber Eats決定切入菜市場外送,把消費者最熟悉的新鮮食材好味送到家,並幫助傳統菜市場從Uber Eats平臺中找到新客源,增加營收

三級警戒實施至今,消費者對於Uber Eats平臺上的生鮮雜貨的訂購需求大增,帶動生鮮雜貨類訂單成長三倍。Uber Eats也觀察到疫情延續,以及分流管制對於傳統市場的營運衝擊。因此,自4月份起已經陸續與9家知名傳統市場展開合作,協助超過83家攤販外送,其中高雄天天新黃昏菜市場就有多達28家攤商加入,顯示攤商也趕着藉由外送搶攻宅商機,以因應解封前實體店面人流減少的營運困境。而比較早加入的臺北中山、松江、興隆、士東,以及濱江市場於一個半月合作期間單量平均成長達2至3倍。

張祐欣表示,Uber Eats觀察到三項傳統市場外送的消費趨勢:

1.商品多樣性,一次購足備餐食材:平均一筆訂單的項目比一般超市通路數量多一倍,包含2至3種類別的商品,蔬菜肉類是最熱門組合。

2.更彈性化、客製化採買:有別於一般超市受限於包裝好的商品數量,傳統市場的好處在於購買單品的數量更有彈性,更符合個人化需求;比如,小黃瓜可以只買一條,更符合追求現買現煮的消費型態。另外,商品可以客製化也是消費誘因,常見客製化要求多爲肉類的分切方式,切一塊或是兩段,去皮去骨等。消費者可透過 App 彈性選擇數量與客製化商品。

3.平均訂單金額偏高:最高額一筆訂單超過4000元,商品多達76件,取貨單長度可從腰間延伸到地板,類別擴及蔬菜、雞肉海鮮乾貨丸子、雜貨、冷凍水餃

此外,Uber Eats也觀察到超市通路與傳統市場消費的差異。首先,傳統市場的消費高峰在午前,而超市通路則在午後,全天都有不同族羣的消費者在Uber Eats上點購生鮮食材。在熱門商品也不同,超市通路最熱門商品依序高麗菜、梅花豬火鍋肉片青花菜奇異果和玉米筍;而傳統市場以肉類、海鮮最大宗,熱門商品依序爲土雞腿五花肉、牛肋條蛤蜊、雞腿排,品項和超市通路差異很大。

根據觀察結果,Uber Eats持續以消費者需求作爲出發點,結合傳統市場本身的優勢,發展出創新與科技化的外送營運模式:

1.菜籃族購買法:從消費者備餐需求模組化攤商組合、品牌與商品分類陳列,讓Uber Eats消費者更有效率購買當天最新鮮食材,滿足喜歡當天買、當天煮的消費族羣。

2.解決攤商數位化痛點:Uber Eats設專人駐點接單,從接單、揀貨、送貨一手包辦,確保訂單正確性,解決小攤商數位化的痛點,縮短每份訂單配送的速度,平均流程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提高消費者使用的意願。

3.不靠感覺,以數據輔助攤商成長:傳統市場沒有POS系統,消費者喜好和交貨全憑老闆們多年累積的智慧。Uber Eats可以成爲額外的好幫手,提供線上數據分析,協助攤商瞭解商品、市場、外送等評分項目,以及訂單分佈、客戶回饋等詳細資訊,讓老闆透過數據能更精準備貨,提升經營效率,創造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