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廖萬堅遭爆論文也抄襲?Turnitin一查相似度26%

▲立委張廖萬堅。(圖/資料照)

記者翁嫆琄/臺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廖萬堅25日爆料臺大校長管中閔論文涉抄襲暨南大學張姓學生論文,與張生論文有18處雷同,包括年限、數據、結論等。不過,實際觀看張生的論文電子資料,可發現參考文獻中就有「陳建良與管中閔 (2016),『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政策效果評估手稿」。雖然張廖萬堅仍提出多點質疑,但稍晚自己則被網友爆料論文也涉嫌抄襲。

張廖萬堅25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管中閔與暨南大學教授陳建良去年在中研院和臺大舉辦「網路與貿易研討會」共同發表論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政策效果評估國際貿易實證》,但文章卻與2016年7月另一暨南大學碩士班張姓學生的論文十分類似,且張生就是陳建良的指導學生。

張廖萬堅質疑,管中閔說是學生抄襲,但兩篇論文的資料來源皆沒附註引述處,且圖表字體圖示都一模一樣,還註明是作者自行整理。若真的是張生抄襲,同樣掛名的陳建良爲何還讓張生畢業?張廖萬堅強調,同涉違反倫理前臺大校長楊泮池因此下臺,管中閔卻獲選,「想請問準校長,你被掛名,你知不知道?」

▲臺大準校長管中閔遭民進黨立委指控論文抄襲。(資料照/記者徐文彬攝)

▲管中閔論文與學生的雷同處。(圖/張廖萬堅辦公室提供)

張廖萬堅向教育部檢舉時指出,張生論文中確有部分述明參考「陳建良和管中閔的手稿」,但「手稿」爲何未詳述,而陳、管的論文引用到學生已先發表的論文內容,參考文獻也完全未列張生論文,有違學術倫理之嫌,兩篇論文都需檢視。

不過,陳建良反駁,他的研究已進行4年,早在2015年九月就曾在政大的學術研討會中報告過,也曾在臺大報告過,張女是暨大EMBA碩士班學生,自己是她的指導教授,所以有提供給張生自己的手稿參考;他強調,是張生引用他的部分研究手稿,爆料者「倒因爲果」。

而實際觀看張生的論文電子資料,可發現參考文獻中有「陳建良與管中閔 (2016),『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政策效果評估』手稿」,但論文中則未寫到,顯示確實學生的論文內容有引用管中閔、陳建良的文章,而非後者抄襲前者,但內文未標明清楚。

雖然爆料遭指可能是「烏龍」,但張廖萬堅仍質疑,張生的碩士論文引用管的手稿,但手稿內容至今還沒看到;且陳建良的學生論文跟他的研究雷同處這麼多,「你還讓他碩士論文通過畢業?」他更提到,管中閔稱不知道有此論文,這實在太不合理

令人驚訝的是,在此案風向大轉下,張廖萬堅晚間則被PTT網友爆料論文也涉抄襲,網友指出,只要Google張廖萬堅碩士論文內容的其中一段「開啓成本高,一旦制度的開啓成本相當高」,就可以找到由呂建德、葉崇揚張馨文2013年所發表的「臺灣國民年金爲何走向小整合體系? ——一個歷史制度論的分析」論文,張廖碩論中第3頁有半頁和該篇論文文字一樣,而張廖論文在2015年才發表,網友指稱,「因爲很懶,只找一段就找到了,歡迎大家一起找其他部分。」

▲張廖萬堅的論文也發生內文標註不明,僅參考文獻有引用的問題。(圖/翻攝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張廖萬堅被懷疑抄襲的文字爲,「 一、開啓成本高,一旦制度的開啓成本相當高峙,就會在既有的制度下不斷地投 資,形成所謂的回饋增強的效應。 二、學習效果,而大量的學習效果則是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三、合作效果,一個人在市場競爭的優勢通常是處在與對手的策略互動當中,而 此種效果會促使個人與其他行動者進行協調,採取單一的策略,來降低交易成本 。四、反應式預期,更重要的是,自我實現的預期反應。」

然而,實際搜尋此段文字可發現,該段落是引用自2009年收錄於「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的論文「 典範連續或典範轉移?德國英國年金改革研究 」第7頁,原作者爲當時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葉崇揚、臺大國發所助理教授施世駿

經《ETtoday新聞雲》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後可得知,張廖萬堅的「臺北市長選舉模式之典範移轉-從路徑依賴到路徑創新」碩士論文中,參考文獻確實有寫到引用自「葉崇揚、施世駿(2009年),典範連續或典範轉移? 德國與英國年金改革研究」,但內文似乎也未註明清楚。

另外,將張廖萬堅的論文以論文比對軟體「Turnitin」調查後,排除「引用資料」及「參考書目」的相似文字的結果爲26%,勉強低於普遍要求的30%。

▼張廖萬堅的論文相似度。(圖/翻攝自Turni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