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4國峰會最大贏家 印度將扮演取代陸製造業角色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川普上任後暫停多年,這次在拜登緊抓與盟友合作的政策下用視訊方式進行。(圖/美聯社)
印媒認爲,四方對話讓民主世界再也無法忽視印度,而川普下臺後的美國也改變了傲慢狂妄的態度,印度更成爲民主國家對抗中國的重要支柱。圖爲參加四方對話的印度總理莫迪。(圖/美聯社)
最近印度政府與媒體陷入一場多年來少見的信心爆棚氣氛,主要是在上週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點燃了全國上下的狂熱情緒,一掃去年以來在中印邊境衝突受挫的困境與新冠疫情失控的窘態,躍升爲全球大國政治角力場上的要角。此外還獲得美日澳承諾投資生產疫苗並發展製造業,成爲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對抗中國不可或缺的主力,可說是莫迪執政以來印度在國際上最露臉的時刻,無怪乎媒體大吹大擂,稱讚印度是這場四方對話最大贏家。
上週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川普上任後暫停多年,這次在拜登緊抓與盟友合作的政策下用視訊方式進行。印媒分析稱,四方對話讓民主世界再也無法忽視印度,而川普下臺後的美國也改變了傲慢狂妄的態度,印度更成爲民主國家對抗中國霸權的重要支柱。
四方對話高峰會議之所以有如此強大功效,與美中關係近十餘年來的大幅轉變密不可分。這項美日印澳4國領導人對話,起自於2007年在馬尼拉東盟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會議期間,美方有意擴大多年來與印度聯合舉行的馬拉巴爾海上聯合演習,打算邀請日澳兩國外加新加坡參與演習,因此籌劃了4國高級官員會談。此事引起東盟成員之一的中國警覺,直接追問是否要藉擴大馬拉巴爾聯合演習的名義組建反中聯盟,美方與印度雖然一再保證四方對話與軍事聯盟無關,但仍阻擋不住中國尖銳且強烈的反應。
雖然四方安全對話以地緣政治爲實際考量,但表面上還要加些意識形態的理念色彩,強調民主國家要證明可以在共同的政治和經濟價值觀基礎上,攜手對抗專制極權體制的挑戰。(圖/合成圖)
最後日澳新3國未參加2008年馬拉巴爾演習,原來在孟加拉灣的海上聯演移師到較遠的阿拉伯海域低調進行,日澳兩國費了不少力氣安撫北京,才平息這場風波。雖然事件平息,但隔年四方對話仍舊照常舉行,連結到歐巴馬總統的「重返亞洲」(Asian Pivot)政策,只是不再談擴大聯合軍事演習。美中戰略競爭也自此拖延了10年纔在川普上任後浮上臺面,四方對話雖然遭川普停掉,但美中對抗也開始進入白熱化的激烈纏鬥。拜登重啓四方對話顯然是在新時期美中戰略競爭的氣氛中進行,目標當然是呼朋引伴共同對抗中國。
在這樣的形勢下,雖然四方安全對話以地緣政治爲實際考量,但表面上還要加些意識形態的理念色彩,美國與印度都一再強調,這次的四方峰會是對民主國家的考驗,參與國必須向世界證明,民主國家可以在共同的政治和經濟價值觀基礎上,攜手對抗專制極權體制的挑戰。
印度雖然認爲四方峰會證明民主國家再也無法忽視印度的作用,但還是很難拋棄過去冷戰時期「不結盟政策」的身段。在拜登爲其印太政策明白表達拉攏印度時,莫迪出人意外地突然表示不想參加峰會,被外界譏爲扭捏作態、坐地起價。但莫迪此舉果然直擊美日澳3國的弱點,爲了討好印度,美國安排印度總理莫迪在拜登之後發言,最後獲還得3國承諾共同在資金、技術、物資上協助在印度擴大建廠生產疫苗,專門提供給開發中國家,以對抗中國疫苗外交形成的國際影響力。美媒也因此與印媒有相同的看法,認爲印度是這次四國峰會註定的最大贏家。
除了短期內疫苗生產有其迫切性之外,分析家也指出,美日澳等國經歷與政治經濟軍事崛起的中國,已深深感受到威脅,其中尤其是經濟上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已至驚人的地步,因此美日澳3國在做爲亞洲主導力量的過程中,必須扶植一個足以在未來在相當程度上替代中國製造業與消費市場的候選人。以目前情況看,印度雖然各種條件離中國尚有極大差距,但確實是目前唯一有可行性的選擇。
就過去歐巴馬的重返亞洲或是印太政策而言,目前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將是美國印太政策的主要安全機制,這個機制不只是軍事與戰略的同盟,也必須附帶經濟的整合能力。將來在這個架構下,隨着美中關係的跌宕起伏,可能還會有其他國家加入,進一步形成外界所形容用來制約中國的「亞洲小北約」。不過,畢竟亞洲還有許多有不同利益考量的國家,歐洲的形勢也有其不同的驅動力,靠着以抗中爲主要機制的聯盟要長期維持下來,大概只有類似冷戰時期的國際情勢才得以支撐,只要中國與這些國家經貿往來擴增並形成相互倚賴關係,並減少與周邊國家在領土與主權上的磨擦,這種圍堵中國的聯盟就很難真正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