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冷卻…食物雜貨費卻狂飆

最近連串經濟發展報佳音,失業率降低、汽油價格降低、通膨下降,但一般消費大衆卻感受不到,在超市購物仍感到物價太高。(美聯社)

過去一年來,無論汽油、二手車乃至醫療保險費價格全部都見回跌,唯獨三餐食物費用(grocery)依舊居高不下,讓民衆、尤其是弱勢族羣深受其苦,恐不利於拜登總統爭取連任。

華盛頓郵報2日報導,過去四年來,食物價格上漲25%,超過同期通膨率19%,對國人財務構成沉重負擔,根據雅虎財經/益普索(Yahoo Finance/Ipsos)去年11月民調,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爲食物雜價格高漲讓人吃不消,遠比任何開銷高出逾50個百分點。

自疫情開始出現的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中斷加上禽流感等各種天災人禍等無法控管的因素,導致食物價格居高不下,加上消費需求強勁,有利於大型連鎖賣場維持高價。

根據左派智庫Groundwork Collaborative統計,食物價格上漲近三成包括牛肉、雞肉、水果、蔬菜和零食等五大類食品,不過漲幅已經減緩,從前年11.8%降至去年的1.3%,聯邦農業部也預估今年價格將下降0.4%。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農業經濟學教授蒂爾馬尼(Dawn Thilmany)直言:「我認爲很多人在等候價格恢復至過去所謂的『正常』,但除了雞蛋之類,再也不會看到價格回跌,只會看到價格趨於穩定,大概就是這樣了。」

同時通膨也導致國人學會精打細算,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鳳凰城數據分析師瓦特勞斯(Quentin Vaterlaus)家庭收入自2019年以來增加40%,爲採買高品質食物,去年每週在賣場採購金額逾6000元,高於2019年約3500元,比疫情前增加70%,他說:「我們更懂得貨比三家,每週查看特價商品,只買打折或需要的商品。」

根據統計,富裕家庭的伙食雜物支出佔比僅8%,相較之下,低收入家庭佔比卻高達31%,顯示食物雜貨費高漲對經濟弱勢者更是雪上加霜。

蒙大拿州海倫娜市(Helena)23歲單親媽媽桑德斯(Jasmine Sanders)得打兩份工,同時依賴每個月200元食物券,才能勉強餵飽兩個年幼子女,對於未來深感擔憂,其政治立場也開始轉變,她說:「眼看通膨持續帶動物價上漲,川普有意提升弱勢族羣的經濟,會是更好的人選」。

最近連串經濟發展報佳音,失業率降低、汽油價格降低、通膨下降,但一般消費大衆卻感受不到,在超市購物仍感到物價太高。(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