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牛細胞植入大米 科學家造出“牛肉飯”
牛細胞植入大米 科學家造出“牛肉飯” 歐颯 一個韓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一種“牛肉飯”:不是牛肉蓋飯,而是用植入牛肌肉和牛脂肪幹細胞的大米蒸出來的米飯。研究人員說,這種牛肉飯營養豐富、價格實惠,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希望未來可以走入千家萬戶。 相關研究報告14日由美國《材料》雜誌刊載。 研究人員說,動物的架狀結構對於細胞聚合成組織和器官起到引導和支撐作用,大米可以模擬出這種有助動物細胞生長的環境,原因包括大米滲透性好、某些分子可以促進動物細胞生長。 研究人員先是用魚膠包裹培養皿中的生米粒,然後將牛的肌肉和脂肪幹細胞植入米粒。魚膠是一種安全、可食用的材料,可以幫助牛的細胞更好地附着於米粒。 研究人員將經過處理的生米粒在培養皿中放置9至11天,然後蒸熟。測評這種米飯的營養價值、味道、口感後,研究人員發現,同樣分量的“牛肉飯”比普通米飯的蛋白質含量高8%,脂肪含量高7%。 “牛肉飯”呈粉色。按照研究人員的解釋,粉色來自用於在米粒中培養牛的細胞的介質顏色、而非細胞本身,如果使用其他介質,“牛肉飯”會呈現其他顏色。 與普通米飯質地較軟、較粘相比,“牛肉飯”吃起來偏硬和脆。牛的肌肉細胞含量較高的米飯含牛肉和杏仁相關的氣味化合物;而脂肪細胞含量較高的飯含奶油、黃油和椰子油相關的氣味化合物。 按研究人員說法,實驗室裡造出的“牛肉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引發食物過敏的風險較低。 研究人員說,與飼養牲畜相比,人造“牛肉飯”排放的溫室氣體少得多。“牛肉飯”每提供100克蛋白質,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到6.27千克;而提供同樣質量蛋白質的牛肉在生產過程中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達49.89千克。 研究人員說,人造“牛肉飯”食品安全風險低,相對容易生產,因此商業化前景樂觀。據他們估算,若人造“牛肉飯”實現商業化,每千克價格約爲2.23美元,遠低於每千克牛肉的價格,未來或可用於饑荒救濟、爲軍隊提供口糧甚至用作太空食品。 研究人員展望,有朝一日,人們無需養牛就能獲得牛肉的營養成分,因爲科學家或許可以開發出一條“細胞生產線”,讓牛的細胞持續分裂和生長,源源不斷地爲生產“牛肉飯”提供原料。 儘管研究人員對“牛肉飯”的上市前景表示樂觀,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5日報道,近年來科學家研製出不少“植物肉”產品,其中許多面臨消費者接受度低、難以躋身主流市場的困境。(完)(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