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負利率 張盛和:恐削弱銀行中介功能

財政部長張盛和。(資料照/記者徐珍翔攝)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財政部長張盛和上週在亞洲開發銀行理事年會發表演說,提到近年部分國家爲提振經濟、推高通預期,或者對抗資金流入,避免當地匯率遽升,開始採行負利率政策,不過,他觀察發現,負利率並無法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卻會削弱銀行作爲金融中介的功能,呼籲各國應審慎考量後再施行。

近年國際金融市場不但受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腳步左右,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降息降準也動輒引起軒然大波,頻頻語出驚人的日本央行,推行負利率政策後更讓外界像霧裡看花──搞不清效果何在。張盛和在亞銀年會上則提到,近年部分國家爲提振經濟及推高通膨預期,或者避免資本流入導致當地匯率遽升,開始採行負利率政策。

不過,從目前實施結果可以發現,負利率對促進投資成效有限,甚至可能對消費者支出產生負面效果,此外,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與負利率政策,也使得全球負殖利率債券規模劇增,降低公債市場流動性,導致公債價格大幅波動,他說:「負利率政策無法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卻削弱銀行作爲金融中介的功能。」

張盛和進一步指出,負利率政策想靠財富效果帶動有效需求,成效非但不彰,反而提高金融動盪、產生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且過度使用貨幣政策,也有忽略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重要性的疑慮;此外,大國負利率政策將造成資本外移及匯率變動,對小型開放經濟體負面衝擊甚大,恐產生負面外溢效果。

整體而言,他認爲,負利率雖非傳統貨幣政策工具,但各國在採行相關政策時,仍應審慎考量「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藉此保障全球及區域金融市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