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安樂死 霍金:有生命就有希望
2006年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右)在遊覽船上欣賞香港夜景。(中新社資料照片)
英國知名物理學家霍金走完傳奇的一生,生前經常透過演講,嘗試讓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展開交流,除常在英、美各地發表演說外,也曾三度應邀至大陸演講;2006年在香港出席記者會,當癱瘓病患鄧紹斌提出關於安樂死合法化的問題時,霍金回答表示,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爲,有生命就有希望。
當時霍金的答覆可說是現身說法──1963年、年方22歲的霍金被診斷爲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造成其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只有一對眼睛、3根手指仍可動彈。當時醫生判定,他頂多只能存活2至3年。但霍金繼續進行其科研、教書工作,即使說話需靠儀器輔助,他仍透過電腦語音合成器與世界交流;霍金同時也積極樂觀地生活,結了兩次婚,育有三個子女。
霍金主要研究領域爲天體物理學、理論物理學及數學,不僅出版過《時間簡史》、《胡桃裡的宇宙》等暢銷全球的著作,也經常透過演講提倡科學普及,盼能引領年輕人跨進科學之門。霍金除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不收費外,在美國的演講出場費超過5萬英鎊,最高則達到100萬美元。
但2002年8月,霍金受華裔科學家、費爾茲獎得主丘成桐之邀,第二度來中國,前往杭州發表《膜的新奇世界》講座,同樣也未收費;固然可能是看在老朋友丘成桐的面子,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應是霍金認爲到大陸演講,有助於幫助中國年輕人接觸、瞭解科學。
2006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學演講《宇宙的起源》前的一場記者會,霍金曾回答癱瘓病患鄧紹斌有關安樂死合法化的提問:「他有自由選擇結束生命,但那將是一個重大錯誤。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爲,有生命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