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學閱讀能力躍升到第九名
報載,臺灣小四學生參加2011年的pirls測驗,躍升到第九名,與五年前的第二十二名,簡直是進步神速!
首先,閱讀能力的培養,絕對是長期、逐漸累積的; 自從2006年的施測公佈後,歷經檢討教學環境、推動閱讀方案、實驗閱讀策略,在2011年再度施測,這五年的時間,臺灣教師正式大力推動閱讀,成效亦略見曙光; 筆者對未來的施測與環境,亦有相當大的期待。
如今,將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方案,學生將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教師也有更寬裕的時間,進行課文賞析、深究、評價、批判,而非僅止於生字、詞語、釋義的解構說明; 有些學校,更推出好書清單,將之列爲期中、寒暑假的閱讀作業,並做施測與心得書寫; 許多第一線教師,亦引進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概念,營造開放、思考的空間,於此,對於閱讀能力的養成,均有正向的效益。
現在整體的閱讀環境,從未開發,進入到開發中,從文化沙漠走向綠洲水源; 我們看見閱讀的環境已臻爲成熟,包括閱讀經費的編列、閱讀推手的培訓、閱讀志工的擴編,甚至是民間機構、私人團體,以些一些書院、廟宇,對於閱讀的投入,均是有目共睹的。縣市合併之後,原本窮鄉僻壤沒有豐富的藏書,如今也增購了不少書報及設備; 有些分館、總館的開放時間,亦跟着延後; 有些連鎖書店、獨立書店、繪本館、故事屋亦與校方合作,進行閱讀與寫作的活動; 諸如此類的紮根工作,都讓我們的閱讀環境,注入一股新活水。
閱讀的深入理解,絕非短期、速成、瞬間可以看到成效的,它像文明的累積與文化的薪傳一般,需要長時間的匯聚、連貫、持續; 十年前談閱讀、談寫作,也許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然而,如今閱讀運動像是新興的產業一般,需要我們跟上流行,才能與世界接軌。
●作者墨客,高雄,閱讀推動教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