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我們母親 中國便是父親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在民進黨全代會以閩南語致詞,爲他未來領導的民進黨活動定性,同時抹黑中國國民黨。演講是在「臺灣是我們的母親」的比喻上,建立「臺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主張。他回顧歷史,首列過去國民黨把臺灣作爲「反攻大陸基地」的謬誤。接着陸續批評國民黨的「專制獨裁」以對比民進黨過去「民主前輩」的努力與成績。他揭示民進黨未來的政策,以尋求國會改選後,達成民進黨的「成熟憲政民主的目標」。最後他特別指出,臺灣有中國的因素,使改革的處境更加特殊!

全篇文字如許多人指出的,不但「中華民國」不存在,他還藉着把「中國國民黨」與「中國」連接在一起,同時進行去中國化。如此,以臺灣之名做爲國家主體「否定」中國國民黨,也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併吞「臺灣」。

以「臺灣是我們的母親」這感性的譬喻狹隘化「國家認同」到閩南族羣與語言,並挑起政治鬥爭與族羣對立,絕不是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未來之福。

不錯,我們絕大多數生於臺灣,長於臺灣,成家立業在臺灣,養兒育女在臺灣,最後會死於臺灣。臺灣是我們的家。若說臺灣是我們的母親,那麼,中國是我們的父親。

這位父親在臺灣最危險時候,保衛我們的家不受中共統治;用土地改革,消弭社會階級的不平等;用十大建設,讓我們經濟富裕;用普及的義務教育,掃除臺灣的文盲,與日本殖民教育的歧視與不平等。強調四維八德,讓人民有良好的人品。從中國所建立並帶來臺灣的憲政體制,不但打破臺灣的戒嚴,也是現在弱勢執政黨所依賴的「憲政民主」。

我們當然怨懟過我們的父母。但是要把高渲染的感性譬喻用在實際政黨與國家關係的認同上,我們將迷失民主政治的事實:政黨不等同國家,也不等同族羣,也不等同文化。換言之,中國共產黨不等同中國、不能決定中國文化走向、不能宰制非漢人。民進黨不等同臺灣、不能決定臺灣文化走向、也不能宰制非閩南人。同樣,中國國民黨從前不等同中國,現在也不等同臺灣云云。在民主的政治下,一個政黨想壟斷政治的話語權不但徒勞無功,只會增添政治動亂。

賴總統揭櫫民進黨未來的政治實務,如遏止炒地炒房,肅貪反腐,反詐欺等等,人民衷心希望他能做到。這是維持民進黨長久執政之道。

當我們承認臺灣與中國是我們民族、文化與政體上的父母,中華民國在臺灣未來的走向不是抗中保臺,而是反共興華。它在中國以及世界歷史的長河中,會有正面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