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對職業有貴賤之分 在澳洲通馬桶時薪高得嚇人
Kan Han
我正在澳洲,我住在雪梨市中心,我拿WHV VISA。也是編輯GO文章中的那位學弟。我來澳洲之前,我就下定決心走本行-攝影。說實在的我對農場或工廠(不好意思我也都做過)比較沒興趣。因爲我知道回臺灣,這些經驗對往後的生涯規劃沒有太大幫助。
我在臺灣打工時,都做過農場和工廠工作,唯一不同的就是同事變成了外國人。
初到澳洲時,我被臺灣人嗆說來這裡要做本行幾乎是不可能,說這段話之前,還先跟我說「我可以潑你冷水嗎?」那副嘴臉至今無法忘記。
現在我在這邊算是自由接案攝影師,有一技之長,有華人開的婚紗公司給我案子拍,我在GUMTREE上也有零星案子可以接。
說實在的我在這邊拍給的時薪不如臺灣好,競爭水準也沒有臺灣激烈。但我是來了纔有體會,有很多人說怎麼不去歐美,那我要說不好意思,身上存款不夠在歐美待,現實面來說如果活不下去,也沒有需要去想來學什麼或增加什麼經驗。只是把錢花光當旅遊一般。
來這邊好幾次想放棄回去,當然我看不到更好的眼界與技術水平。(我在臺灣當攝助時,師傅的水準很高。)不過我在這裡看到不同的人種,可以欣賞不同的美,我也看到這邊攝影或媒體的市場與亞洲哪邊不同,我也看到遊民進而思考臺灣的社會制度與環境價值觀。這是我在這邊開拓的新視野。
我住雪梨市中心,我的基本開銷560澳元一個月房租加上幾近200澳元的學貸(我每個月寄錢回家請家人匯銀行),760澳元的開銷幾乎是我在臺灣當攝助時的薪水。
我常說,工作不外乎就是個「爽」字。假如工作內容不是興趣,老闆很「靠邀」,如果錢多待遇好,可以撐;錢少,有發展性、很喜歡,怎樣也願意撐。這是一種爽度。也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
我在臺灣當攝助時,錢很少,但我回過頭想,我很開心。伙食費不用煩惱,又有的學習。我一個月扣掉學貸還可以存一半以上。
而這次討論的主題,我覺得重點是放在臺灣的價值觀與社會就業和公平的新資結構。至於,人家到哪個國家(不光是澳洲、還有日本、英國、德國與加拿大可以去。)怎麼生活、要賺錢、要體驗,「幹‧你‧屁‧事」,是哪間大學畢業還是高中生,也幹你屁事。
但是可以被延伸探討到,教育、社會價值觀、薪資結構與臺灣的未來發展。就表示這些問題已經爛到根部了。當然這些問題無法單一解決,幾乎是綁在一起的。教育內容決定社會價值觀、價值觀影響社會結構。但糾結的程度我認爲已經要砍掉重練。
我在這邊很想進OZ的攝影棚工作,但不好意思我語言不夠好(攝影最重溝通),我是WHV VISA,我寄過不下五十家OZ攝影棚跟雜誌社,甚至澳洲VOUGE,但總是WHV VISA這關過不了,當然也有履歷故意不寫,面試時提出,就被打槍了。
雖然我不敢說我技術多好、SENSE多強,但我一般的CASE都吃得下來,這也是爲什麼我可以在這邊找得到相同的工作。我的意思是你有一技之長不怕沒工作,沒專長就去打工,這沒什麼不對。賺多少做多累完全取決於個人。沒人強迫你。
大家大概好奇我拍一小時多少錢吧?在臺灣的行情,網拍或婚禮記錄等等,小有規模或實力的,一小時40~70澳元甚至更多都有,商業攝影或服裝型錄更不用說,肯定更高。(不是那種你拿一臺1ds3或D3X會正確曝光,就跟我說你是攝影師。)
但我在這一小時30澳元,偶爾是ASSISTANT是15澳元。給現金是黑工,沒有報稅,沒有9%退休金,SO WHAT,我可以在這邊繼續從事我喜歡且擅長的工作。而且我的生活其實就已經融入工作裡面。這是我覺比別人幸運的地方。而我想多存一點錢,所以我也去廚房幫廚,我也去打掃辦公室。我要支撐我的學貸、我買相機器材的錢、我要存一筆錢去旅遊多看世面、我要留一些錢也許開工作室或和別人合夥做。你說我臺勞。我出的是勞力,就算是攝影師本身就是勞動性質的工作。然後呢?我不在意。這是我在這裡學到的。
澳洲人對職業不太有像臺灣人這種貴賤之分心態,他們礦工、資源回收、通馬桶等工作,時薪高到嚇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臺灣如果沉迷在職位一定要高來高去的迷思,那一定會完蛋。不是每個人都想當老闆扛那個責任、有的人只想安安穩穩溫飽過日子,有的人你只要把他放在對的位置,他就可以做的很開心。如果基層工作沒人做,打個比方,一部電影工作人員大家都是導演,誰扛攝影機、誰打燈、誰做道具。適才適任,和公平的薪資回報。這‧才‧是‧重‧點。不要把適當的薪水要求當做好像是資方施捨一樣。
我在這邊跟韓國人一起住。有天我們聊到這個話題,我跟他說臺灣現況(當然很多單字是一邊聊一邊查),他們用「WEAK」來形容臺灣年輕人,他說在韓國這樣肯定是上街頭(這是他主觀的發表,樣本數不夠多以後我會多問)。
一點經驗分享,其實有很多面向一時之間根本說不完。改天再說。
▲照片是我在雪梨圖書館附近拍的,他們護士公會不滿意薪資,假日出來抗議。(圖/Kan Han提供)
【臺灣年輕人大逃亡#3】當韓國人用「WEAK」形容我們..
彭明輝:四五年級把爛人拱上權力核心 不可卸責下一代
●作者Kan Han,原文發表於【大家來開講~臺灣年輕人大逃亡】。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