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塞船效應 中歐班列迎大運
自2011年開通首條中歐班列以來,有效促進中歐兩國貿易,並吸引企業至大陸內陸投資。圖爲大陸河南鄭州至芬蘭赫爾辛基的中歐班列。(新華社)
受到歐洲急需防疫物資影響,大陸最大陸路口岸2020年入出境中歐班列增長逾三成,圖爲內蒙古滿洲里站班列貨櫃工作人員。(新華社)
中歐班列開行列數
蘇伊士運河「塞船」一星期,原本「比船運貴、比空運慢」,往返中國、歐洲貨運列車的中歐班列,頓時水漲船高,成了「比船運快、比空運便宜」的最佳選擇,詢問度瞬間破錶,更彰顯10年來中國經營「通道經濟」的努力。
脈,大陸商務部於4月1日表示,蘇伊士運河堵塞影響了中國部分企業的交貨、收貨,相關行業的運價出現了一定波動,但總體看,此次事件對中國外貿影響是短期、局部的。
蘇伊士運河3月23日至29日「塞船」一週,至少369艘貨船含25艘油輪被堵。據統計,全球海運物流貨船約15%行經蘇伊士,每天約30艘重型貨船,塞一天就塞5.5萬個貨櫃。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估算,這一週全球貿易爲此損失60億到10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以〈中國歡迎「鋼駱駝」把商品運往歐洲〉爲題報導,隨着歐洲需求高漲,中國製造商紛紛轉向「鋼駱駝」(貨運列車),尋求透過陸路出口商品,藉以避開面對貨櫃短缺、運費上漲和運輸延誤等海運延誤問題,進而推動洲際鐵路貨運量激增。
比空運便宜 諮詢量高出2倍
此外,從新冠疫情中迅速恢復,幫助中國在去年下半年主導了全球貿易,同時,防疫封鎖措施使外國對於從電子產品到家電的中國製商品需求猛增。業界認爲,海運耗時與貨櫃短缺帶來的壓力,讓途經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陸路出口通道,成爲更有吸引力的替代選項,也催生了「通道經濟」概念。
央視新聞報導,在「塞船」期間,一些國際物流服務平臺對運輸成本比海運高出50%、不過比空運低不少的中歐班列的詢問度,是平日兩倍。
中歐班列自2011年3月重慶開往德國杜伊斯堡首發以來,已開通西中東三條通道:西部經新疆阿拉山口或霍爾果斯出境,中部從華北轉內蒙古二連浩特離境,東部沿海由內蒙古滿洲里綏芬河跨境。從成都、西安、鄭州、武漢、蘇州、廣州等數十地絡繹不絕開往歐洲90多個城市。
蘇伊士運河「塞船」前後,中歐班列仍在積極佈局,從3月17日慶祝通車10週年,3月28日,從河南新鄉經開區開往中亞五國的中歐班列新鄉號歡慶通車3週年。3月30日,首列從西安直達丹麥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抵達丹麥腓特烈西亞港口。3月31日,中歐班列漢西歐號(漢中-西安-俄羅斯/荷蘭)首發,從張騫故鄉陝西漢中,經西安集結分轉,從阿拉山口口岸及滿洲里口岸出境,最終分抵鹿特丹及莫斯科;同日中遠海運貨櫃運輸今年首列中歐班列,也從大連開往莫斯科,展現企圖心。
光是2020全年,中歐班列便累計運送113.5萬標準貨櫃,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56%。年度開行1.24萬列次,年增50%,首破1萬列,單月穩定在1000列以上。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已逾2000班貨運列車開往歐洲,是去年同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的兩倍。中歐班列總開行量同比增長50%,是2016年的7倍。其中長三角開行523列、發運5.07萬標準貨櫃,是去年同期一倍多。浙江義烏等地更一艙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