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世紀的兩岸情緣
作者1991年舉家移居上海。圖爲上海豫園的老城隍廟小吃世界。(新華社圖)
2020年已屆尾聲,全球新冠肺炎陰霾未散之際,猛然憶起今年是我移居上海滿二十五年,忝爲登陸先鋒者之一,藉此小文憶敘一個臺灣人在大陸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生活樣貌,以及兩岸關係幾度跌入山谷,又幾度攀登山峰的歷程。
那裡都是共產黨耶
因外子工作調動,我們1995年搬到上海,女兒九歲。同學、同事認爲這個決定極其不智,有的甚至恐嚇我:那裡都是共產黨耶!但家人並未反對,母親說女人應該支持丈夫的事業,給女兒完整家庭更重要。
到上海頭一年的確有適應問題,地分不清東南西北,人不識趙錢孫李。在臺灣理所當然的事,忽然變得很困難,例如自來水質黃濁,連刷牙洗臉都要買瓶裝水來用;本地草紙粗糙,一卷普通衛生紙花費拾元人民幣(當時一般人薪水約六七百元),幾乎所有生活用品都只能到友誼商城(專賣進口貨)採購。當外子工作上了軌道,女兒在學校也安頓下來,我結識一些鄰居、朋友,能夠獨立去逛附近菜市場,也開始騎着自行車去遠點的地方探索,呼吸老上海十里洋場的氣息,隱隱發現它旺盛的生命力即將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迸放。
第一次感受到兩岸關係與升斗小民的關係,是在第二年前總統李登輝任內爆發了臺海危機,我擔心臺灣的家人朋友,他們則擔心臺灣人會不會被當成人質關進集中營。我家阿姨(幫傭)聽到了,口氣堅定地說:別怕,我帶你到我老家鄉下藏起來!雖然後來沒有發生必須躲藏的情況,仍然銘感她仗義相助的心意。
又隔年我重入職場,在中國大陸第一家中外合資的圖書發行公司──貝塔斯曼書友會──擔任編輯,除了德國籍總經理,只有我一個「外人」,同事都對我很好奇,用上海話品頭論足。有一次我忽然加入聊天,他們嚇了一跳,發現原來這個臺灣姊姊聽得懂上海話,有點小尷尬,但也意外拉近距離變成朋友,直到今天我們都還在微信上保持聯絡。
那幾年的工作讓我有機會走南闖北,結識許多大陸人士,發現語言沒有隔閡,觀念則需要溝通,我的原則是工作專業,待人誠懇,不談政治。和他們混熟了以後也能敞開心扉,把酒暢談。記得一次北京的冬夜聚餐,圍坐着個體出版商、文化評論者、雜誌主編等,其中一位動情地說我是她第一個臺灣朋友,因爲認識了我,在她心裡臺灣不再只是祖國必須收復的一塊土地,而是居住着一羣跟自己一樣的人,有血有淚,將來一定要到臺灣去看看。
還記得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一天之內接到好多大陸朋友的電話,關心我在臺灣的親友是否無恙;汶川大地震時,很多臺企臺胞紛紛踊躍捐款。印證了人道關懷足以打破兩岸政治藩籬。
爲兩岸搭建橋樑
2000年後,兩岸互動漸漸頻繁,來上海的臺灣同胞多了起來,我也因緣際會,加入《移居上海》月刊,那是中國大陸第一本繁體中文直排的雜誌,爲來到上海的臺灣朋友提供找房子、選學校、看醫生、購物娛樂、交通旅遊等資訊。我帶着一羣沒有編輯經驗的大陸青年,手把手教導他們選題、採訪、寫稿、美編、封面、印刷,乃至廣告發行,策畫組織活動,贏得他們稱呼我一聲「符老師」。公餘之暇請他們吃飯唱歌,感情非常融洽。
其時兩岸交流頗有春暖花開之局面,我們雜誌也擔負起促進兩岸關係的責任,登上封面人物的有京劇名家魏海敏、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鋼琴家郎朗等。主辦了著名作家白先勇與復旦大學教授趙怡的文化對談,還創辦了「太太俱樂部」,爲兩岸女性朋友搭建友誼橋樑。
我那些年真的相信,通過這樣的交流互動,能夠建立情感,溫暖人心,欣賞優點,包容差異,當兩岸都有朋友,都有心之所繫的人與事,就不會輕易啓動武力,就能長保兩岸和平。
其後我響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感召,回臺出任《人間福報》總編輯與社長,星雲大師在大陸創辦公益基金會,組織素食博覽會,舉行一筆字墨寶巡迴展,召開佛教學術研討會等等,我都有幸躬逢其盛,欣見兩岸在文化教育領域攜手合作,碩果累累。
回臺灣服務四年,由於家人還在上海,星雲大師慈悲,允許我卸下《人間福報》職務,回到上海,繼續從事文化出版工作,與大陸十數家出版社再續前緣。臺灣大陸往來,我用的動詞都是「回」!
二十多年間,我見證了上海城市演變,從大浦東開發到大虹橋升級,從舉辦世博會到進口博覽會,從內中外環線高速道路到十六條地鐵。擴而大之,連接全國的鐵(鐵路)公(公路)機(機場)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所得增加,消費強勁,國民自信心提升。同一時間臺灣情況如何呢?藍綠互鬥,國力內耗,社會撕裂,記得一次與已故作家曹又方在上海茶敘,她憂心忡忡地表示,相較之下,臺灣不進步就等於退步。
過去臺灣幾度政黨輪替,兩岸關係忽冷忽熱,當「特殊國與國」「一邊一國」「戒急用忍」等政策高掛,在大陸工作生活的百萬臺灣人就戒慎恐懼,戰戰兢兢,深怕動輒得咎,兩面捱罵;碰到推動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或是外交休兵期間,就輕鬆一些,可以一步一腳印的認真打拚。不管政治如何,我們總是對未來抱着希望,始終關心着臺灣,也希望臺灣不要遺忘我們。
今年以來,兩岸關係急凍,臺灣逢中必反,大陸也不再客氣,加上美國從旁擂鼓叫囂,官方民間交流管道陸續斷絕,臺灣海峽機艦往來,危機四伏,許多人擔心戰火燃起,或是經濟崩盤,美麗寶島經不住這樣的打擊;臺胞臺商臺生則害怕回家的路途越來越艱難遙遠。
留下一片安居樂土
我身邊很多朋友在大陸奮鬥多年,都到已退休或快退休的狀態,無論是祖先父母來處的大陸,抑或是出生成長的臺灣,都是我們感情的歸宿,兩邊的生活經歷也都值得珍惜。人生屆花甲之年,別無所求,只願兩岸兩領導人以蒼生爲念,體認和平無價,讓我們這一代能傳承給子孫一片安居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