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頂層設計出爐 明確3年發展目標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作爲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數字金融迎來頂層設計。爲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提出,到2027年年底,基本建成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度適應的金融體系。
運用數字技術提升重點領域金融服務質效
“近幾年,我國數字金融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馬天嬌列出一組數字,截至2023年,我國數字金融市場規模達到41.7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數字金融市場規模的15.6%,位居全球第一;數字金融用戶規模達9.6億人,佔總人口的68.6%。
“但我國數字金融發展仍存難點痛點,數字金融風險日益突出,實現數據自由流動和相互聯通任重道遠,金融科技核心技術攻關待加強,硬件約束不容忽視,數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深度、廣度不足,監管機制尚不健全等,相關問題亟待解決。”馬天嬌說。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年底,基本建成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度適應的金融體系。具體來看,包括“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數字化經營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數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數字化金融產品服務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適配度和普惠性明顯提升”“數字金融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基本齊備,相關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機制進一步健全”。
爲實現上述目標,《行動方案》從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金融服務質效、數字金融發展基礎和治理體系等方面發力,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
在系統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要加強戰略規劃和組織管理,強化數字技術支撐能力,夯實數據治理與融合應用能力基礎,建設數字金融服務生態,提升數字化經營管理能力。
在運用數字技術提升重點領域金融服務質效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推動數字技術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實融合“五篇大文章”服務領域的應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提升重點領域金融服務質效。
在夯實數字金融發展基礎方面,《行動方案》指出要營造高效安全的支付環境,培育高質量金融數據市場,加強數字金融相關新興基礎設施建設。
在完善數字金融治理體系方面,《行動方案》指出,要強化數字金融風險防範,加強數據和網絡安全防護,加強數字金融業務監管,提升金融監管數字化水平,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將與有關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加強政策協同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數字金融統計和監測評估制度,總結推廣有益經驗和典型模式,推動行動方案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全力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鞏固和拓展我國數字經濟優勢。
銀行要加強科技引領
在《行動方案》出臺的背景下,馬天嬌認爲,對於銀行業而言,首先要加強科技引領,提升數字化轉型能力。圍繞核心優勢業務加速科技數字化的佈局,通過人工智能溝通軟件、線上平臺等提高辦公效率,全面提升運營和服務效率。
在日前由中金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CFCA)、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中國電子銀行網主辦的“第二十屆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智享2024特別活動”上,北京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李建營指出,數字化轉型是數字金融發展的核心引擎,通過數字化轉型,金融機構能夠打破傳統業務模式的束縛,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創新。
“隨後,銀行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快推動數字金融在科創、綠色、普惠、養老等領域的應用,構建信用評估、融資產品設計、支付結算等在內的綜合服務體系,更好適應數字經濟時代下的行業生態發展。”同時,馬天嬌認爲,銀行要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安全、合規、統一的數據要素平臺,推進集團數據中心集約化建設,加快大數據傳輸通道建設,不斷提升數據傳輸能力。
在上述活動上,中國農業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楊宇紅認爲,從銀行視角來看,發展數字金融的意義是應用數字技術賦能生產力提升,完成生產模式的解構和重塑,並且應立足金融本源,堅持守正創新,牢牢守住安全合規底線。
另外,馬天嬌建議,銀行還要提升數字化監管能力,優化數字風控手段,及時迭代更新風險模型,提升全面風險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同時,銀行要積極參與全球數字規則制定,參與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數字經濟規則銜接適應的規則體系、管理標準等制度體系,提升我國在數字經濟國際規則競爭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