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加速 金融服務便利性進一步提升

(原標題:數字化轉型加速 金融服務便利性進一步提升)

數字化轉型是金融行業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選擇。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數字金融作爲金融五篇文章之一,要求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高金融服務便利性和競爭力。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日前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出臺兩部金融科技發展規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通過創新監管工具、開展試點示範、推進提升工程等方式,多措並舉引導金融機構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的雙輪驅動作用,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據介紹,針對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需求,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實施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運用科技手段因地制宜打造270多個惠農利民數字金融樣板,在紓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打通農村普惠金融“最後一公里”、推進“三農”領域金融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針對老年、殘障等羣體金融服務需求,中國人民銀行指導金融機構推出無障礙金融服務,彌合“數字鴻溝”。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00多家金融機構累計推出1100餘款大字版、語音版等無障礙金融服務客戶端應用程序,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務門檻。

針對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中國人民銀行組織金融機構深化實施金融數字化轉型提升工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制定基於差異化算法模型的融資方案,把數字化風控貫穿於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全過程,持續改進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模式,不斷提升信貸服務可得性和精準性,賦能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民營、小微企業。

在監管部門多措並舉引導下,金融機構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的雙輪驅動作用,推動服務提質增效。比如,工商銀行將科技發展戰略從過去的E-ICBC升級爲“數字工行”(D-ICBC),圍繞“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維佈局,推進數字化轉型;中國人壽持續實施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性、便捷性和普惠性,旗下壽險公司2023年整體賠付時效爲0.38天;建設銀行圍繞“3R”“4C”藍芯等智能風控重點項目,持續提升風險防範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在談到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深入開展科技、綠色、中小微企業等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激勵約束機制,提升金融服務的能力、適配性和普惠性;增強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企業的風險評估能力,豐富適應高新技術領域特點的金融產品;推動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產品持續增長,不斷加大對新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重點領域的資金投入;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金融服務的技術能力。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歐陽日輝認爲,數字金融的發展要根植於數字經濟、服務於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發展需要的數據要素來源於數字經濟,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需要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推動數字金融與數字經濟的有機融合,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着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在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數字化進程中,數字金融只有與實體經濟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才能延長產業鏈條、豐富應用場景、拓展新興市場,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

也有業內人士建議,打造數字金融生態,要完善數字金融監管體系與監督評估機制,加快研發基於數字技術的監管工具和監管平臺,對大模型算法、應用場景等加強監控和防範,確保數字金融發展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符合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

(責編:孫紅麗、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