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工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 數字金融的中心任務是提高金融服務便利性和競爭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北京報道數字金融正在重塑傳統金融形態。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地深入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不斷成熟並在金融領域加速應用,推動金融機構從“數字化”邁向“數智化”的轉型。作爲“五篇大文章”之一,數字金融是推動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近日,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做好“五篇大文章”是實現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和着力點,其中數字金融的關鍵是要發揮數據和技術的生產要素優勢,驅動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金融強國的關鍵核心金融要素是“六個強大”,數字金融所具有的突破金融服務時空限制、改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等優勢,對“六個強大”的建設能夠發揮特殊作用。
“做好數字金融,對國有大型金融機構踐行建設‘強大的金融機構’使命擔當,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呂仲濤認爲,從金融機構來看,數字金融的重點是實現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再深化和再提升,通過創新業務和經營管理模式,不斷增強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競爭力。
數字金融拓寬了銀行經營信用的方式
《21世紀經濟報道》:據您觀察,在數字金融浪潮下,銀行金融服務發生了哪些變化?
呂仲濤:隨着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深化,數字金融正在深刻改變着銀行金融服務的運作模式和業務形態。數字金融拓寬了銀行經營信用的方式、改變了銀行客戶服務邏輯、提升了銀行的勞動生產效率。
數字金融拓寬了銀行經營信用的方式。傳統融資對抵押物有較強依賴。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隱私計算、物聯網、衛星遙感等技術的深度應用,銀行依託對數據的分析應用,豐富信貸評估體系,利用新技術擴展信貸業務的審批、監測和風控手段,有助於破解科創、小微、三農等領域的融資難題。
數字金融改變了銀行客戶服務邏輯。互聯網、API、大數據等技術的創新應用,極大拓展了銀行服務外延,“線下+線上”渠道協同服務、“內部+外部”合作共建生態、“頭部+長尾”全量客戶服務,已經發展成爲行業共識,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
數字金融提升了銀行的勞動生產效率。得益於數字技術對銀行業務處理全流程的革新再造,“技術助人”將銀行員工從低價值勞動中解放出來,業務集約化、智能化處理的規模效應持續釋放,新型數字化管理工具深度應用,帶動銀行勞動生產率提升,有效降低邊際服務成本,有助於銀行持續供給高品質低成本的金融服務。
《21世紀經濟報道》:對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而言,貴行部署了哪些重點工作?
呂仲濤:工商銀行深入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制定《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行動方案》,深化“數字工行”建設,加快數字金融創新,增強數字化動能。
一方面,着力構建優質高效的數字金融服務網絡,加快推進“3+3”核心平臺的創新建設。例如,在服務客戶上,開放銀行深入推進“數字金融夥伴”行動,鏈接近6萬戶合作伙伴;手機銀行大幅提升網點新客戶在線聯動辦理業務效率,推出原生鴻蒙版;工銀e生活深化平臺型生活服務體系建設及運營,目前月均活躍客戶已突破1800萬。在賦能員工上,櫃面通全面推廣線上線下業務預約服務;營銷通打造集約化羣落化客戶維護新模式;工銀e辦公應用大模型實現企業級的協同智能辦公模式,服務覆蓋率99.5%。
另一方面,聚焦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加快以數字化賦能實現創新突破。例如,深化全量客戶服務體系建設,圍繞重點業務領域持續完善客戶畫像,升級客戶感知能力。賦能企業數字化升級,構建以“金融+經營+管理”爲核心的數字生態,適配企業數字化發展需求,打造工銀司庫服務累計服務600餘家優質客戶,財資雲累計服務客戶數較年初提升近35%。持續做優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提升普惠金融集約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升級推出“經營快貸”“養殖e貸”等普惠金融產品。打造企業級智能化風控平臺,強化集團風險監測能力。健全分行數字化轉型配套機制,打造“用數、運營、鏈接、觸達”四大平臺,累計部署分行特色運營策略近3萬條,支持分行打造優秀創新場景180個。
此外,踐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夯實創新發展的數據和技術基礎能力。數據基礎能力方面,聚焦數據庫的高可用、雲原生、智能化、安全性等數據庫關鍵技術開展攻關,打造金融級聯機交易分佈式數據庫體系,具備7×24小時連續服務能力、全場景支撐能力、自動化遷移能力;推進實時數倉規模化應用,實現“全準快易”數據供給能力,滿足客戶、員工的實時用數需求。
技術基礎能力方面,境內核心繫統全面遷移至分佈式架構體系單軌運行,同業率先全面完成個人業務單元化架構轉型,平穩支撐高併發場景;全面佈局雲計算、分佈式、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自主研發推出十大金融科技技術體系,形成了領先的企業級技術能力和業務應用能力。其中,基於隱私計算技術的銀行間數據共享平臺交易流水覈驗服務在北京、上海、浙江等8省市業務試點上線;基於區塊鏈技術建設的函證系統,目前已接入銀行100餘家,會計師事務所400餘家。
《21世紀經濟報道》:生成式AI技術在賦能數字金融發展上發揮着重要作用,當前銀行在生成式AI應用方面有哪些進展?
呂仲濤:大模型的發展催生了人工智能領域的第三次浪潮,標誌着人工智能開始向“大數據、多任務”範式的生成式AI邁進,具備更強的通用性、理解和生成能力。
工商銀行把握前沿技術發展趨勢,體系性地推動大模型企業級技術能力建設,建成集算力、算法、數據、工具、能力、安全、應用、生態於一體的企業級千億金融大模型技術體系,打造“人工智能+金融”新生態。目前已實現在20餘個業務領域的規模化推廣,覆蓋130多個業務場景。下面我選取幾個典型應用場景,來介紹大模型的應用進展和效果。
在金融市場領域,打造智能對話交易系統,通過多方對話交易方式重塑金融市場詢價交易業務處理流程和辦理模式,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前提下,效率可提升3倍,交易筆數同比上漲40%。在信貸風控領域,打造財務智能分析助手,爲審批人員在項目評估、信貸審批決策時提供輔助支持,每筆業務效率平均可提升20%,輔助重大疑難業務評審超1千億元,形成“數據+AI+輔助決策”的評審新範式。在結算金融領域,打造結算金融AI顧問,爲客戶經理提供對公產品推薦及諮詢服務,客戶諮詢響應時間總體縮短30%。
不只是技術創新,還需要體系性變革
《21世紀經濟報道》:數字金融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涉及金融模式、組織形態的系統性變革。您認爲,爲更好地發展數字金融,賦能金融業務,在組織形態上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呂仲濤:任何生產力的發展都離不開與之匹配的生產關係變革。因此,數字金融創新不只是基於技術的創新,同時還需要從思想到行動、由個體到機構的體系性變革。爲此,工商銀行正積極推動組織形態的變化,着力實現管理的數智化決策,人才的業技數融合,客戶的數字化運營,機構的板塊化協同,以數字化全面貫通內部和外部生態,賦能經營發展。
對商業銀行而言,數據可增強對市場和經營的洞察能力,爲管理人員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平衡風險收益、達成經營目標,提供決策依據。目前,工商銀行着力推動大數據、大模型等技術的應用,打造數據實時供給能力,爲各級管理人員提供零時差的關鍵經營數據,以助力數智化決策。
數字金融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對人才的融合創新素質有更高要求。爲此,需要強化複合型人才培養,完善創新機制建設,讓各領域專業人員凝聚創新合力。聚焦重大業務創新攻關,工商銀行實施“揭榜掛帥”機制,組建業技數深度融合的掛帥團隊,集中力量開展創新攻關,積極營造團隊融合的創新氛圍。
同時,還要推進客戶的數字化運營、推進機構的板塊化協同。數字化運營是數字化時代踐行“以用戶爲中心”理念,實現對全量客戶精準感知、高效觸達、有效轉化的重要途徑,有助於擴大銀行產品和服務的觸客範圍,推動銀行實現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客戶”轉變。板塊化協同是大型銀行內部機構適應數字化時代客戶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綜合化的重要舉措,是打通數據孤島,聯動資金鍊、客戶鏈、服務鏈、價值鏈的重要基礎。
目前,工商銀行正着力通過組織機制調整、創新模式變革、系統平臺建設,深入推進板塊化協同。構建敏捷的創新組織模式,成立跨部門的柔性團隊,鼓勵分支機構因地制宜組建融合團隊開展數字化運營。在重點業務領域,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的企業級綜合平臺,以一體化平臺助力板塊協同。
《21世紀經濟報道》:未來貴行將從哪些方面重點發力,推動數字金融發展?
呂仲濤:工商銀行錨定金融強國建設目標,立足40年再出發,堅持黨建引領,推進“五化”轉型,以高效能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其中,“數字化動能”是改革轉型的重要抓手和關鍵支撐,爲此我們將着力增強“六方面動能”。
即,強化體制機制內生動能、強化生態體系服務動能、強化創新統籌發展動能、強化金融基礎設施支撐動能、強化安全風控穩固動能、強化數據技術創新動能。
例如,在強化體制機制內生動能方面,工商銀行將對標國家戰略部署完善數字金融治理體系,推進數字金融工作走深走實、踐行見效。持續完善數字金融資源保障機制,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因地制宜構建數字金融評價體系,全面評估數字金融的價值貢獻和實際成效。
在強化創新統籌發展動能方面,加強觸點整合,促進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爲客戶提供“一點接入、全渠道響應”的服務體驗。此外,積極參與國家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助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積極落實監管部門要求,穩步推進向中小金融機構輸出風控工具和技術服務,爲金融行業發展貢獻工商銀行智慧。
需要強調的是,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在強化安全風控穩固動能方面,工商銀行將進一步加強數字化環境下業務轉型的各類風險管控,全面提升風險識別和智能防控效能。特別是要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管理,以保護客戶資金與數據安全、保障可持續經營爲目標,以風險防控爲重點,築牢防護屏障,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數字金融創新要平衡好三方面的關係
《21世紀經濟報道》:.在您看來,數字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面臨這哪些挑戰,如何應對?
呂仲濤: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數字金融的中心任務是提高金融服務便利性和競爭力。爲此,我們要在充分吸收利用前期數字化轉型經驗、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數據和技術雙要素驅動,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衆需要持續深化數字金融創新。
這裡面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聚焦重點領域,拓寬數字金融的創新邊界;二是全面釋放數字資產價值,增強數字金融的創新效能;三是深化“人工智能+金融”場景創新,以數字金融的創新發展培育金融新質生產力。
在國家政策強有力的支持下,在前沿技術成果加速應用轉化的支撐下,數字金融未來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已證明,數字金融爲銀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但同時我們仍要清醒的認識到,目前數字金融創新依然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平衡好三方面的關係。
要平衡好系統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數字金融發展需要從全局出發,堅持系統思維制定全面的發展規劃,要有統籌推進的發展耐心。同時,也應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集中資源重點突破,疏通業務領域影響客戶產品體驗和員工工作效能的關鍵堵點,推動數字金融創新的快速落地見效,以堅定創新發展的方向和信心。
要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係。數字金融是面向未來的新業態,守正才能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機遇。基於技術發展的數字金融創新過程中,所帶來的規則衝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需要前瞻研判,“模型算法歧視”需要使用公平性指標來科學規避。因此,數字金融創新應始終秉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民生所需爲創新宗旨,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伴隨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數字金融衍生風險更加多樣,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和快速傳播放大效應,需重點關注各類新型風險的集聚、傳播和演化,積極主動做好風險防控。因此,在把握髮展機遇的同時,我們也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線,深刻認識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運營管理體系、數據治理體系,確保信息系統安全平穩運行,數據安全可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數字金融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