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的IoT生態大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軼琪 廣州報道

萬物互融時代演進過程中,手機廠商在IoT領域的抓手演進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近日,OPPO在智美生活發佈會期間推出了一系列IoT新品,除了常規迭代的TWS耳機、平板電腦、手錶和手環之外,還有智能攝像頭、智能貓砂盆、智能門鎖等新品類。

這被視爲是OPPO旗下IoT新品的一次爆發。據OPPO助理總裁、IoT事業羣總裁李開新介紹,OPPO將聚焦智慧文娛、智慧生產、智慧學習、智慧健康四大場景,通過三類方式完成IoT產品的生態圈佈局:第一類以OPPO自研終端產品爲核心入口,第二類爲與垂直品類頭部第三方品牌共創,第三類以HeyThings平臺接入符合價值主張的產品方式融合。

(OPPO IoT生態構建邏輯,圖源:發佈會展示)

對於OPPO來說新品類正在逐步開發過程中,不過對於其他頭部安卓廠商華爲和小米,此前早已開啓這類生態的落地探索。

如今隨着智能化生活方式快速滲透到生活的角落,廠商之間IoT的生態融合戰也逐漸開啓。

可穿戴競合

若對比同行,OPPO在IoT生態方面的起步顯得偏晚,不過也正當其時。

李開新介紹,OPPO IoT業務在3年時間,銷量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品類完成至少120%高增長;同時Heythings生態中達到近3億裝機量,用戶數近1億。

(OPPO IoT主要品類銷量增速,圖源:發佈會展示)

此次發佈的手錶產品延續了OPPO對健康功能的落地。據悉,OPPO Watch 3系列升級光學血氧監測傳感器,新增血管健康研究功能等。OPPO Watch 3 Pro首發驍龍W5旗艦平臺,採用4nm製程工藝,標配eSIM獨立通訊,可以實現脫離手機操控汽車,目前與衆多汽車品牌有接入。不同配置版本售價在1500-2000元左右。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潘雪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目前在中國的可穿戴市場(包含手錶、手環、智能耳機),廠商Top3均爲手機廠商,大概佔5成左右份額,呈現一定頭部聚集效應。“目前頭部廠商的優勢是能夠在某一個或幾個強項上擊穿,才能夠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包括產品體驗及先發優勢、品牌號召力、渠道、性價比等。”

她進一步表示,小米在手環市場具有先發優勢且在份額上基本領先。而其他“後來者”的安卓廠商,在可穿戴的一些細分市場,例如智能耳機,其實已經在和頭部廠商間逐漸縮小差距。

“相對於智能耳機和手環,手錶市場具有更大空間。但手錶市場以華爲和蘋果爲主導,其他廠商的着力點主要在於對產品體驗優化、品牌力提升及手機用戶羣體的中高端拓展和適配方面。”潘雪菲指出。

多元生態

在可穿戴之外,OPPO此前陸續開始發佈平板電腦產品,且獲得了較高的市場反饋,並在此後快速迭代。

雖然隨着居家辦公的浪潮減退,平板電腦和PC的銷量熱度也在下滑,但是從整體IoT生態的發展趨勢看,潘雪菲指出,IoT行業呈碎片化發展,部分安防、照明等品類相對於成熟設備而言,依然在增長態勢中,但整體增速相比之前會有回落。

不過這背後構建出的IoT生態纔是更大的意義所在。

同時,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告訴記者,手機廠商紛紛入局平板甚至PC市場,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有助於降低部分零配件的庫存壓力,畢竟SoC、存儲等很多零配件的通用性較高。

不止於此,OPPO此次令人意外地發佈了貓砂盆、檯燈等智能化產品,也顯示出構建更大互融生活的野心。

當然,這些品類多來自與第三方廠商共創,如護眼檯燈是與歐普聯合,但配有OPPO旗下小布語音助手可進行操控;與小豚當家聯合推出的智能攝像頭也有與ColorOS深度聯動、並配合OPPO的雲加密算法。

這種模式與此前小米的米家、華爲智選等模式看起來類似。

郭天翔分析,此類模式下,手機廠商更多是投資或幫助相關企業進行供應鏈等資源整合;甚至只是雙方合作,手機廠商在自有渠道進行售賣,因此對於幫助降低手機廠商零部件庫存壓力並不明顯。

“這種合作一是能快速增加銷售品類,吸引消費者,增加收益。二是符合各廠商多終端、多品類的IoT佈局,尤其是可以擴大廠商操作系統以及相關軟件的應用範圍。”他續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