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蓄水率不到五成 水利署:節水7.1億噸「相當3.5座石門水庫」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石門水庫目前蓄水率僅49.24%。(圖/記者林振民攝)

記者林淑慧/臺北報導

近期鋒面降雨未落在集水區,對於緩解水情幫助有限,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石門水庫目前蓄水率僅49.24%,中南部水庫更是低於二成;官員指出,去年迄今啓動各項節水措施調度成效已超過7.1億噸,相當於3.5座石門水庫的容量,呼籲全民共體時艱節約用水,以渡過抗旱關鍵時期

去年是臺灣近57年以來第一次在豐水期沒有颱風,導致西半部新竹嘉義水庫集水區降雨僅爲歷年二至四成,爲歷史紀錄以來最少,造成目前缺水情況較歷年嚴峻。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石門水庫目前蓄水率僅49.24%。(圖/記者林振民攝)

因應氣候變遷降雨異常,政府已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針對高科技產業聚集的新竹地區增加工業園區水源,水利署表示,正依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決議,後續依需求並遵循水利法嚴格進行地質水文評估,將在無地層下陷之虞科學園區工業區,開放申請鑿井直接供應產業用水,相關水井將於抗旱結束水情正常時停止使用。

針對新竹地區用水,臺水建置長達26.3公里「桃園送新竹」自來水乾管,提前於今年1月底完工通水,每天可以支援新竹20萬噸水量,相當於新竹每天約3分之1用水量;另外,新竹海淡廠也趕在2月底前完成組裝試產,每天最高可供水1.3萬噸。

另外,也在新北、桃園、新竹及苗栗等地準備6處移動式淨水機組,每天可產出共9,000噸水源,因此,缺水狀況持續8個月以來,民衆生活及產業尚能穩定供水。水利署官員指出,取用地下水原本就是地面水或水庫水不足時的合理必要抗旱手段之一,去年水利署即已盤點各地既有抗旱井共1,250口,經過整備納入自來水系統供水共160口,可提供每日34萬噸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