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高端的道德風險與倫理考驗(魏國彥)
爲推動國產疫苗,總統蔡英文去年2月訪視高端,也帶動該公司股價。(圖/總統府提供)
「高端疫苗」9日下午發佈訊息,表示將於10日停止交易,並於當日股市收盤後舉行記者會,如外界預期,高端宣佈解盲成功。
一般而言,疫苗測試分三期,第二期確定疫苗的安全性,第三期評估有效性。第二期在受控制的環境中進行,受測人數百到千人,主要看人體的免疫反應,並據以確定施打劑量。爲了評估疫苗有效性,就必須在疫病流行的「田野」進行,受測人數至少千人以上,人數越多,統計參數的堅穩度越強。
疫苗的三期測試經常牽涉倫理問題。例如,如果在二期測試中已經知道某疫苗比較安全,會比較有機會防護病毒,那麼,國家的疫苗評估委員會准許哪一款進入三期?參與臨牀實驗的醫院又如何選擇哪一種疫苗測試?因爲,不同的選擇將會影響受測者的健康,甚至產生危害。
疫苗發展史顯示,第三期的測試經常在疫病流行、醫療落後的地區進行,因爲那裡纔有足夠的感染與發病實例,而被測者在沒有選擇之餘,只有接受,甚至感恩懷德。
5月15日臺北進入3級警戒,高端股價接連跳空漲停。而後幾天,消息靈通人士聞知日本、美國將空運疫苗到臺訊息後,高端股價又連6跌停;本週《鏡週刊》採訪前副總統陳建仁,說了若干高端疫苗的好話,股價又連2跳空漲停。高端疫苗股價上沖下洗,的確受到國際情勢的影響,以及政治人物的言行好惡左右。國產疫苗的三期測試、股價、命運還在發展演變中,由過往1個月的移變軌跡,我們看到疫苗發展過程中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又稱「道德危機」,例如,被保險者的受益人因利慾薰心去加害被保險人,而獲取不當利益,有違保險的初衷本意。在政治場域,公共政策的制訂人與執行者經常要小心,因原本出於善意的作法可能誘使有心人鋌而走險,火中取栗,從中牟利,壞了大事,害了國人。
在新冠疫情升高的風聲鶴唳中,我們相信蔡英文總統與陳建仁前副總統說國產疫苗好話目的在於增強國人信心,而非炒作股價。然而,在日本、美國空運疫苗抵臺之後,我們認爲當局面臨更深刻的道德考驗。臺灣目前的新冠疫情看來主要來自英國變種病毒,病毒種類相對單一,又屬新變種,已然成爲各型疫苗測試其防護力的理想地區,我們接受疫苗援助,是否有附帶條件,已成爲國外疫苗的實驗基地?高端解盲之後,是否也搭這順風車,進行三期測試?
新冠疫情蔓延肆虐,國人望「苗」心切,也許並不在意成爲各國及國產疫苗的人體實驗的「白老鼠」,我們只冀望,政府能公開透明,免卻「道德風險」的負擔,通過政治倫理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