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毛澤東利用抗戰──蔣毛功過蓋棺難定之2(蔣世安)
中國共產黨自稱在抗日戰爭中具中流砥柱作用。(圖:新華社)
抗戰八年,贏得最後勝利,功莫大焉。過去國共雙方皆爭功諉過,國方說共方「遊而不擊」、「破壞抗戰」;共方說國方「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抗戰是中共領導的。
近年論調,則有改變。例如由中共官方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即有這樣的幾句話:「國民黨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承認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抗日戰爭,是對國家民族立了一個大功。」學者楊天石就此發揮,認爲蔣對抗戰勝利是有功的,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也有功的。抗戰勝利的結果:第一、促進了不平等條約的廢除。第二、促進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第三、收復失地,洗雪國恥。第四、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此成功,固非蔣一人之功,而他順應天理和人情,領導抗戰,堅持到底,這些成績,自然和他個人密不可分。
美國學者陶涵對蔣領導抗戰之貢獻,評價爲:大戰結束,中國在蔣介石領導下,躋身世界五大強國之列,成爲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蔣主政下,他達成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終止中國百年之恥。除了外蒙古、香港、澳門和沙皇在東北之權利,他收復了前人失去的領土。難怪蔣在中國又成爲全民擁戴的人物。
學者戴鴻超更指出蔣爲統一與鞏固中國國土所作出的貢獻,並未贏得公衆應有的認識。就是他交互運用軍事和外交措施,控制了中央政府多年來沒有實際統治的三大區域:川黔桂等西南區域;雲南、新疆邊疆區域;青海、寧夏、甘肅、西康等內陸區域。20世紀之初的幾十年間,中央在上述省分,都處於缺位狀態。而在中日戰爭結束之際,蔣已成功地在這些地方建立起中央統治的權勢。此外,他還光復了東三省和臺灣。所有這些國土加在一起,共佔中國總面積的1/3,這是一項少爲衆所注意的創見。
至於毛澤東在抗戰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大陸學者認爲:「毛澤東關於持久戰的思想,在國民政府上層軍事領導者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周恩來、朱德等多次向國民黨方面就軍事建設、軍事戰略方針和部署問題,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在戰役戰鬥上的配合,也不乏其例。」簡言之,屬於配合的角色。
惟據莫斯科共產國際派駐延安的聯絡員彼得.佛拉第米洛夫(Peter Vladimirov)的觀察,認爲毛在利用抗戰,無意對日作戰。他說:到前線去了一次,使我堅定的深信,中共領導階層並無意於與日軍作戰。他們把戰爭看做是一個建立他們自己基地的絕好良機,不是由他們的部隊進行戰爭,而是由互相對抗的另外兩造來進行:日本人和國民黨。如果日本擊敗國軍,中央政府的權力受到破壞,八路軍的部隊便立即滲入到那個地區。如果必要的話,他們便幹掉他們在統一陣線中的袍澤戰友,來攫取政權。
毛澤東在來犯的敵軍之前退卻後撤,尋找一個機會,使中央軍和日軍的衝突,成爲對他利之事。
據毛澤東1973年和他的兩個親信王洪文、張春橋一次談話,談到抗戰問題,毛說:實際希望日本人「最好打到重慶、西安去」,「最好把蔣委員長也打死」,「中國的地方越佔得多越好。」
1958年7月31日,毛澤東在廬山召開的中共中央常委會上,與林彪、彭德懷之間的對話,談到抗戰的問題,也有類似的意思,根據當時的會議紀錄:
「主席(毛):打蔣介石十年,打紅了眼;抗日一來,蔣介石突然漂亮了。不知道這是暫時的朋友,不久以後的敵人。
林彪:平型關吃了虧,頭腦發熱,是(任)弼時作的決定。
主席:一些同志認爲日本佔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佔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內有國,蔣、日、我,三國志。
林彪:百團大戰是大戰觀念。
主席:3個師只32000人,號稱48000。當時打大戰觀念轉不過來,本應該分散發動羣衆。
彭總:百團大戰……是幫了蔣介石的忙,但對以後整僞軍有好處。華北會議,鬥了我(彭),以後對守紀律比較注意。」
8月1日,毛在會上繼續說:
「同蔣介石抗日聯合是暫時的,……互相利用,暫時同盟。……不願國民黨擴大,準備條件消滅之。」
根據以上資料,學者認爲:「毛澤東晚年,將抗日大功一股腦地攬在自已身上,以及所謂抗戰是中共領導的,中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等一類說法,和歷史事實相距多麼遙遠!」
【未完待續,蔣世安專欄每週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