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李宗仁白崇禧聯共反蔣──崩潰年代之16(蔣世安)
1945年抗戰末期,白崇禧(左一)與蔣中正、宋美齡攝於陝西臨潼。(時報出版社提供)
華中勦共總司令白崇禧統率30萬大軍,保持完整,鎮守武漢,有舉足輕重之勢,在其推動下,乃發起「和平運動」。長期致力「反蔣(介石)運動」與桂系關係密切的李濟深,也從香港密電勸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桂省主席)等,要他們共同攜手反蔣,配合中共,「贊成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組織聯合政府」。
在李濟深密電後的第3天,白崇禧即於1948年12月24日自漢口致電蔣氏,促與中共言和,實即要蔣下野。同時提出與共談判和建議三項如下:
一、先將謀和誠意轉知美國,請其出而調處,或徵得美國同意,約同蘇聯共同斡旋和平。
二、由民意機關,向雙方呼籲和平,恢復和平談判。
三、雙方軍隊,應在原地停止軍事行動,聽候和平談判解決。
白氏之電,由張羣、吳忠信呈蔣,蔣即表示茍利國家,出處進退,絕不縈懷。當由張、吳與李宗仁商談,希李代理總統職權,李亦希蔣早日引退。
李宗仁對徐永昌說:「吳禮卿(忠信)昨(25)日銜命來訪,謂渠 (吳)曾勸蔣先生暫卸仔肩。蔣先生曰:交與何人?自然是德鄰(李字)了。即令渠來見告此意,並囑預作準備。李語竟曰:此何等事,我如何作此準備耶?」
李之表態,似對蔣之「暫卸仔肩」有所疑慮,乃要張羣、張治中、吳忠信等轉達彼之建議,勸蔣下野。謂此已成定局,且須從速,即於年前有所表示,否則恐不及矣。如此激情,蔣雲:餘去不成問題,惟對共方須有把握,究否有無接談之人,斷難片面言和;軍隊亦須安排,且須得到把握,斷無丟下即走之理;須顧全法統。
李之左右勸李應旗幟鮮明,表明立場。乃草擬條件,經李同意交蔣。要點是:蔣主動下野;李繼任,宣佈和平主張;和談以內閣爲主,總統授權;和談前改組內閣;撤銷戡亂令,部隊主動撤離戰場,釋放政治犯等。蔣對李之草案亦有修改,其中主要之點有「李先生依法代行總統職權」,及「爲保證和平談判之順利,軍事應有嚴密之部署,尤須鞏固軍心,團結一致。」白崇禧堅決反對,主張「蔣下野必須辭職,由德公正式就任總統,不能用代理名義。」
12月30日,白再通電「言和」,其真正目的,是爲藉此逼蔣下野。只靠本身力量不行,非用共黨的壓力不可。他找來與中共有關係的劉仲容,去聯絡中共,共同反蔣。劉到上海會見中共秘密聯絡人吳克堅,遲未獲復。黃紹竑即到香港,急找李濟深,李已去大連,參加中共新政協籌備工作。但找到民革另一負責人黃琪翔,乃交給他一封信,謂白早有反蔣決心,只因時機未熟,不敢發動。
上(12)月24日致蔣之電,實際就是爲了倒蔣。蔣不會輕易下野,須以武力解決,必須有軍事行動之準備,尤應與中共方面取得諒解與合作。請任公(李濟深字任潮)向中共中央通知:第一,武漢反蔣經過及以後決心與行動;第二,請中共中央轉知華中當局,與武漢方面達成軍事諒解;第三,商訂以後作戰計劃。經黃琪翔聯絡,兩人與中共駐香港代表潘漢年見面,說明聯合反蔣必要,且謂桂系反蔣決無美國背景。
潘報告中共中央,得到的指示是:同意和白崇禧聯合對蔣,要白立即派代表到鄭州與中共前線負責人聯絡。黃更向潘表示,願以私人身分奔走和平,請潘派人同他一起去向中共中央負責人商談,作出一個和平基本協議的草案,給李、白考慮。潘表示拒絕,謂李宗仁如能傚法傅作義,明確接受毛澤東的8項條件作爲先決條件,就好商談和平解決方案。黃至武漢向白報告接洽結果,據黃回憶,因蔣下臺,李上臺,白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
原先白崇禧派到上海的劉仲容,與中共方面吳克堅的聯絡,此時有了答話,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給吳的電報上,加寫一段話說:望要劉仲容即去告訴李、白,絕不要相信蔣介石的一套,桂系應準備實行和蔣決裂,和我方爲配合解決蔣系,才能在人民面前和蔣繫有所區別。
【未完待續,蔣世安專欄每週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