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大陸網民紀念國軍先輩之歌(徐全)

湖南汨羅縣營田鎮國軍烈士墓。(圖文:徐全提供)

中華民國對日抗戰時期,曾經爆發過4次長沙會戰。這4次會戰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長沙會戰對於抗戰時期全國軍民士氣之鼓舞、國際觀瞻之維繫,起到了巨大作用。大規模的會戰是由無數的戰役、戰鬥所組成的。衆多國軍部隊在長沙附近區域的抗敵歷史及公墓,因爲後來山河變色的原因而漸漸爲人淡忘。所幸民間歷史記憶的延續,讓這段史實被呈現出來。國軍第一九五師和國軍第九十五師這兩支部隊在長沙會戰中留下的公墓紀念碑,就很值得被銘記和探討。

影珠山上 青天白日之輝煌

在湖南省長沙市下轄的長沙縣影珠山頂,有一座國軍第一九五師陣亡將士公墓紀念碑,雖是重建,但青天白日徽在陽光照耀下奪目閃耀,記錄着國軍在湘北一帶作戰的歷史。這座公墓大概建造於1942年。

國軍第一九五師,是一支中央軍部隊,但是卻是在對日抗戰的緊急時期,於1938年1月由河南保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這4個團的人員所組成。到了當年2月,就將番號改爲國軍第一九五師。成軍之後,初期隸屬第九十軍,參加豫北豫東作戰;5月參加蘭封一帶作戰;同年10月,隸屬第五十二軍,參加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1940年6月策應宜昌作戰,後移防雲南。

公墓紀念碑高7米,寬兩米,碑身正面鐫刻「陸軍第一九五師湘北會戰中陣亡烈士公墓」。頂端爲青天白日徽。碑身背面鐫刻碑誌。碑誌兩側刻有對聯「倭寇未曾還片甲,英雄踞此障長沙」。碑誌如下:

「1941年9月,日本侵略軍第二次進犯湖南,陸軍一九五師迎戰於福臨鋪、上衫市之間,血戰三晝夜,營長彭哲高、連長夏良建等官兵和倭寇進行了多次激戰,我軍有300餘官兵爲國殉難,烈士芳名,永垂不朽。

中華民國31年仲夏立」

據黃延齡回憶整理文章〈福臨舖烈士墓與倭寇萬人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長沙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編,《長沙縣文史資料》1989年第五輯)頁127-128記載,1949年中共建政後,公墓遭到破壞。1959年冬,地方當局爲開展治水工程,而將公墓完全摧毀。

第一九五師歷任軍事主官人生結局各不相同。首任師長彭進之1950年前後在武漢家中自殺身亡。傳言與北伐戰爭時得罪過後來成爲中共軍事將領的林彪有關。覃異之在國共戰爭時期投向中共,未有遭受太大政治衝擊。陳林達在國共戰爭中被俘虜,病逝在中共關押國軍戰俘的戰犯管理所中。何士雄在國共戰爭中陣亡。謝代蒸在國共戰爭中投向中共,但後被送往黑龍江勞動改造,病逝當地。李運成抵達臺灣,得以安享晚年。

汨羅江畔 中華民國之忠魂

國軍第九十五師是河南地方部隊。對日抗戰爆發初期隸屬國軍第八軍,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後,第九十五師隸屬作爲中央軍的國軍第三十七軍,先後參加四次長沙會戰。

1939年,國軍第九十五師五六九團和五七零團負責守衛長沙附近汨羅縣的營田鎮。同年8月下旬,日軍第三師團第五旅團上村支隊向國軍發起進攻。國軍第九十五師官兵及民衆武裝拚死抵抗。戰鬥時間大約一晝夜。最終營田失守,被俘國軍官兵及民衆遭到殺害。中華民國政府後爲紀念抗日陣亡烈士及死難軍民同胞,於1940年在營田虎形山修建了烈士墓和紀念塔。第二次及第三次長沙會戰之後,營田江防一帶爲國捐軀的抗日烈士遺骸集中安葬於此。原本的公墓區域佔地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

公墓紀念塔坐北朝南。正中主門門楣上懸有用花崗岩雕刻的青天白日徽。左右側門前列有石獅,後有紫石桌椅。國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題寫「永垂不朽」、國軍第九十五師參謀長張兆歧題寫「肅然敬之」,第九十五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唐春丞題寫「浩氣長存」。兩邊碑石刻有營田抗日陣亡的烈士姓名。烈士墓呈圓瓜瓣形。紀念塔在當時又稱白骨塔,氣氛莊嚴悲肅。

這座公墓在1949年之後遭到嚴重毀壞。據中共官方的岳陽市政府網站介紹,公墓紀念塔在1960年代被毀。直到1985年才進行重修。目前的紀念塔前建造一石柱,石柱上刻有青天白日徽。

國軍的記憶不可磨滅

四次長沙會戰是慘烈的,這一歷史是用國軍官兵的鮮血所寫就的。沒有人能夠僅僅用文字的筆墨抹去這一段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國軍的形象雖然總被一些人刻意遮蓋和扭曲,但中國大陸千千萬萬正直和善良的民衆,用各種方式傳承着這一記憶。筆者近來不斷看到,由中國大陸網民製作的國軍歷史影片中,歌曲《我記得你眼裡的依戀》不斷被拿來配樂,它的歌詞道盡了對國軍先輩的敬意、緬懷和不捨,也表達了人民絕不因外在環境制約而放棄追求歷史真相的努力決心:「走在紅塵俗世間,誰的呼喚飄在耳邊,那麼熟悉卻又遙遠,爲什麼癡心兩處總難相見,徘徊在起風的午夜,誰的嘆息飄在風間,那麼無奈卻又無悔,多少前世殘夢留待今生圓,就算換了時空變了容顏。我依然記得你眼裡的依戀,縱然聚散由命,也要用心感動天,就算換了時空你變了容顏,我依然記得你眼裡的依戀,縱然難續前世,也要再結今生緣。」

(作者爲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