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草鞋志願軍 跋涉數百里──《悲歡離合四十年:北伐.抗戰》(一)
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七日上午,蔣介石率白崇禧(右三)等人出師北伐,張靜江、譚延闓、吳稚暉等人前來送行。(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提供)
編者按:
中華民國輸到只剩臺灣,是因爲蔣白失和造成?
蔣、白失和,是因爲戰略不同造成?
按兵不動與電報逼宮是怎麼回事?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日,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在臺北松江路自宅溘然長逝。七天後,蔣介石總統親臨致祭,面容哀肅,然而隔天,同樣是蔣介石,卻在日記裡批評白是「黨國敗壞內亂一大罪人」。
謎團遲遲未解開,而時間已來到二十一世紀。戎馬一生的白崇禧將軍,連同萬千衛國奮戰、壯烈犧牲的廣西健兒,在海峽兩岸各自的扭曲忽略、隱善揚惡之下,他們的事蹟幾乎要湮沒遺忘在時光的塵埃中。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要解開這個遺憾和謎團,同時要以政略戰略的高度,回答一個關係億萬人命運的大哉問: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以史料證據和謠言抹黑直球對決!
正文開始:
刻在京津間之許多重要將領中,惟白崇禧氏,自黃埔練兵起,至今日止,終始其事,前年出發廣州,此日凱旋燕京。一部革命戰史,可以其一身之蹤跡貫串之。──天津《大公報》,一九二八年六月十四日
故事從一張照片說起。
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七日上午八時三十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率總部第二組人員抵達廣州黃沙車站,正式出師北伐。各界前來歡送,一時間場面頗盛。 出發與送行人等在車站攝影留念。影中人都是相當親近蔣總司令的僚屬親友,有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代理主席張靜江、相當受蔣氏敬重的吳稚暉、尚在稚齡的次子蔣緯國、當時還是「蔣夫人」的陳潔如、還未成爲蔣氏妻舅的宋子文、蘇聯顧問鮑羅廷(Mikhail Borodin)、留守後方的北伐軍總參謀長李濟深、以及以副參謀長兼行營參謀長的白崇禧。
相片中衆人神情嚴肅,帶着幾分緊張,只有蔣氏喜形於色,笑容燦爛。不久以後,相片中的這些人,有的與蔣疏遠,有的與蔣反目成仇,「蔣夫人」陳潔如與蔣勞燕分飛,而要說起與蔣分了又合、合了又分,既賞識又痛恨,集矛盾於一身者,非相片右側第三人白崇禧莫屬。
這是白、蔣悲歡離合四十年的起點。而白氏之所以會蒙蔣拔擢,出任北伐軍實質的總參謀長,並且成爲最後完成北伐的將領,則要從頭說起。
《悲歡離合四十年:北伐.抗戰(上冊)》。(時報出版提供)
一八九三年(清光緒十九年)三月十八日,白崇禧出生在廣西桂林六塘山尾村,一個回民家庭裡。白氏一族的始祖爲伯篤魯丁,是元末信奉伊斯蘭教的中亞裔色目人,因明太祖不許百姓用外國姓,伯篤魯丁遂改伯爲白。十五代後傳至白榕華,於清乾隆年間中進士,歷任四川知縣、知州,致休後定居於桂林。白崇禧爲第十九代孫,有兄弟三人,另有姐妹三人。白崇禧十歲時,父親白志書過世,家產爲不肖夥計侵奪,寡母馬氏含辛茹苦,支撐一家生計。白氏自幼資質穎異,家中傾全力栽培,長姐做針線織鞋底,長兄做粗工供他讀書。
自從清廷在一九○五年停止科舉後,傳統讀書做官的路徑斷絕,年輕學生只能走向軍隊這條路。一九○七年,白崇禧以第六名考入蔡鍔擔任總辦的廣西陸軍小學堂,時年十四歲。白接觸到革命思想,毅然剪去髮辮,可惜之後因罹患瘧疾,休學一年,曠廢課業,只得自請退學;十六歲時,白氏再以第二名優異成績考入廣西省初級師範。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爆發。白崇禧和陸軍小學同學多人熱血沸騰,加入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準備開赴前線。白母聽到消息,擔心兒子安危,命他的兄長到桂林北門把守。事爲白所知,於是改換便服,將武器裝備託給同學,自己從西門出城。這支穿着草鞋的志願軍跋涉數百里,抵達湖北漢陽時,革命軍正與長江北面的清軍對峙。「當時南北議和,和戰未定,故南軍警戒前線甚嚴。」事隔多年,白崇禧仍然能回憶起自己在初冬擔任夜間哨兵時的情景:「因天氣寒冷,風雪交加,瞬時變成雪人。但我初上前線,內心興奮無比,其熱誠足以御外迫之寒氣。」
之後清帝下詔退位,民國成立,各省學生軍奉命解散,白崇禧被編入南京陸軍入伍生隊,受半年入伍訓。訓練期滿,送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該校學科課程類似今日的高中,軍事課程則以步兵典範令爲主。白氏畢業後,升入保定軍官學校,修業兩年,課程內容分爲戰術、築城、地形、兵器四大類。白在保定就讀期間,課餘經常悉心研究中外戰史,日後他的戰略戰術構想,都在此時初見雛型。
一九一六年八月,白崇禧畢業,是爲保定第三期。他和二十餘位同學,自願請求分發到新疆當見習軍官,爲國家戍守邊疆。正當白氏等人收拾行囊、準備出發時,俄國發生革命,道路梗阻,無法成行,於是被改分發回廣西原籍實習。這是白第一次去新疆受阻,不過也正是從這時開始,他便在廣西軍界嶄露頭角。(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