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敏感 基改馬鈴薯與傳統一樣安全、營養?

馬鈴薯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王道

種植面積最廣泛的基改作物,都是爲了農人利益設計的。那些農作物由於得到外來基因的加持,能夠抵禦蟲害或忍受除草劑的摧殘,可爲農人節省成本。事實上,開發基改作物另外有個路數,就是針對消費者的利益。例如美國新開發出一種馬鈴薯,商品名Innate,天門冬醯胺含量比較低,油炸之後形成的致癌物丙烯醯胺因而減少50〜75%。去(2014)年11月,美國農業部批准這種基改馬鈴薯的商業種植。今年3月,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也判定這種馬鈴薯與傳統馬鈴薯「一樣安全、營養」。

最近國人對於食安問題特別敏感,但是注意力多集中在食品添加物方面。其實有些致癌物是在烹調過程產生的,例如馬鈴薯富含天門冬醯胺酸與澱粉,這兩種天然成分高溫攝氏120度以上)發生化學反應,會形成丙烯醯胺。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接觸到的炸薯條,丙烯醯胺含量最高。以烘培製作的洋芋片就低多了,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下1公斤都在安全範圍之內。

作者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組。本文刊登於《科學發展》2015年6月,510期,以及《科技大觀園-科技部網站,經作者同意授權全文轉載。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