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賣房人,又一次天塌了…

焦慮,是2024年很多人的真實感受。

收入驟降,行業裁員,房價下跌,未來撲朔迷離。在這種大背景下,無論是買房還是賣房,都要比以往更加的瞻前顧後。

只提問題不提供解決方案,本質上就是無病呻吟。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身處困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應對,主動去尋找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01

深圳樓市,現在想要賣房的人嘩啦啦一大堆,買房人顯得有點不夠用了。

很多人的節奏感一下子就被打亂了。

像下面這個案例:

2019年,他們在郊區300萬出頭買的房子,加上這些年的持有成本,賬面虧損了110萬,糾結現在應不應該賣,還是繼續持有,等房價漲上來?

這可分爲兩種情況。

第一,如果你現在把房子虧本賣掉之後,啥也不幹,又不缺錢用,那可以先等,然後再根據接下來的行情與個人需求來做決定。

第二,如果你是想置換,雖然現在賣房是虧了,但你賣完之後手上又多拿了一點錢,可以搭配手中現金在覈心區買套更好的,這種情況肯定要儘快賣。

現在向上置換,舊房子如果沒啥稀缺性,哪怕賣的再便宜都值得。

因爲賣掉不值錢的,去核心區買更好的,未來好的房子漲得更多。當初賣房虧掉的錢可以讓時間來填平。

在樓市中,機會真的是跌出來的。

用一位剛換房成功的業主的話來說,她看中的房子,前幾年普遍要800萬,現在降到了500萬,如果房價沒有下跌,她可能這輩子都完成不了置換。

02

前陣子,我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個動態。

講的是,家裡在龍崗有房有車的一位高中生感慨,其他很多同學都是光鮮亮麗,而自己連星巴克和海底撈都還沒吃過。

評論區有網友留言:深圳一堆沒房的,住城中村或者公租房的都嗷嗷喝星巴克吃海底撈,有房有車的家庭想吃這麼難嗎?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生活中你會發現,很多大佬都會被貼上摳門的標籤,比如巴菲特就被別人說摳門。但是人家做投資,動不動就是多少億。

身價萬億級別的一個大佬,他爲什麼摳門?

不是說他本人有多摳門,而是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樸素的消費方式,卻讓自己大手筆的去做投資,力求物有所值。

簡單的生活消費,能最少消耗自己的能量和精力,不需要那麼多的花裡胡哨。

如果一個年輕人非常花裡胡哨,賺的錢不多,還想把這個錢花完,甚至套信用卡出來花,這種基本上就完蛋了。

賺的錢再少,都要有儲蓄的意識,因爲這是財富最根本的底層價值。

一個人平時沒有儲蓄的習慣,那未來很難有大的作爲,即使短時間內賺了很多的錢,最終也會一掃而空。

就像很多明星非常紅的時候,每年賺了大量的錢,之後他過氣了,去搞幾筆投資,被別人忽悠幾下,手上又沒有像樣的優質資產作爲底倉,以至於晚年生活過得很淒涼,甚至有些到晚年都沒錢治病的明星也不是沒有。

所以有儲蓄的習慣很重要,而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把自己的身價做起來,攢資產,提高個人和家庭扛風險的能力,握有真正能長期給你帶來安全感的優質資產。

03

在深圳樓市,各個板塊之間都存在鄙視鏈,購買力的強弱直接把房子分爲了三六九等。

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包括法拍房市場,也有自己的鄙視鏈。

都說現在的法拍房已經拍不動了,沒人要了,但是那些位置好的房子,還是能看到有人去撿漏,而那些位置比較偏遠的房子,幾乎是清一色的流拍。

這時候在深圳樓市,哪怕你是剛需階段,也要儘可能的往潛力片區靠攏,主動擁抱整體稀缺的房子,在自身能力範圍內做積極調整,而不是隨隨便便把家庭有限資金放在沒啥成長空間的板塊。因爲隨着時間的拉長,遠郊那些競爭力弱的剛需產品,會逐漸保障房化。

至於當下只敢在郊區看房,覺得自己買不起核心區、配不上好地段的購房者,很多都是基於對當前深圳房產市場的不瞭解。

當前深圳核心板塊的優質商品房,並非所有普通人都無法觸及。

未來深圳核心板塊的優質商品房,會讓越來越多的人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