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龕越大越有錢 到「娘惹餐廳」品嚐土生華人家常菜

記者蔡玟君/新加坡採訪、攝影

新加坡是個擁有多元民族的國家,各式不同人種帶來不同的生活習慣,隨着互相交流、重新變質,成爲獨特的文化風情,並融入當地食衣住行裡。如果沙嗲、肉骨茶等道地小吃已無法滿足你想品嚐美食的心,那麼代表當地特有族羣土生華人的娘惹菜,肯定會讓人驚喜。

▲「真宗」是娘惹菜代表性餐廳之一,經過多年經營,已被《Tatler》等數家知名雜誌選爲新加坡最佳餐廳。

所謂的「土生華人」,並不是指在新加坡出生的華人,而是指當年那些隨着鄭和下西洋的明朝人,抵達馬六甲後定居當地,並與當地馬來人通婚生下的混血後代;男性稱爲「峇峇」(BaBa),女性稱爲「娘惹」(Nyonya),經過數百年過去,隨着一些後代移民,或與其他族羣通婚,在新加坡的土生華人也漸漸減少。

位於市中心亞美尼街上的餐廳「True Blu Cuisine真宗」,老闆本傑明本身即是土生華人第六代子孫,早期以販售精緻的娘惹刺繡服飾、珠寶起家,後來想要宣揚並提供最道地的娘惹菜,從2003年起開設這家餐廳,經過多年經營,已成爲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餐廳之一。

▼「真宗」餐廳的老闆兼主廚石本傑明。

走進餐廳,頗爲寬敞的接待廳裡,首先引人注意的是一座祭拜土地公的巨大神龕。石本傑明表示,這間接待廳是以土生華人家庭客廳來佈置,在他們的習俗中,都會在客廳設置一座神龕,且神龕越大、代表這個家庭越有錢,因此也是彰顯身分的象徵。而這裡除了做爲客人的等待區,也販售一些如明信片等周邊商品,並擺設許多獨具該族羣的藝術品,讓客人在等待時一點也不無聊。

土生華人雖然融合中西文化,但在餐桌上用餐方式卻有獨特的講究,捨棄中國人的筷子和西方人的刀子,只用湯匙叉子用餐,碗專門來喝湯、盤則是盛菜

▼「真宗」餐廳內從裝潢擺設到餐具,每一處都能讓前來的顧客體驗道地的娘惹文化。

石本傑明建議,品嚐娘惹菜時,有幾道絕對不可錯過的菜色外皮略酥的「海鮮卷」,口感春捲類似,喜歡吃辣的饕客則可與一旁微辣的醬汁搭配;白菜木耳冬粉搭配炒制而成的「雜菜」,味道清淡不油膩,吃起來與白菜滷有相似的口感;而「香辣醬椰漿燉牛肉」裡,濃郁的牛肉香與辣味十足的醬汁結合,是下飯的最佳搭配。

最著名的餐廳招牌菜黑果雞肉」,一顆顆碩大的黑果,端上桌時就吸引所有人的目光。黑果外殼堅硬,經過烹飪後將內含物軟化,再用額外的小湯匙從半開的缺口挖出才吃得到內餡,口感近似於將大量豆豉壓制成泥後直接品嚐的味道,鮮嫩帶着濃郁辣味的雞肉與湯汁,也是這道菜的另一大特點。

▲▼從黑果燉雞肉到香辣醬椰漿燉牛肉,這4樣是娘惹菜中必會上桌的餐點

「真宗」內部裝飾也像是一間小型的土生華人博物館(即使正港的土生華人博物館就在隔壁),除了牆面上到處都掛有數張古早土生華人生活、結婚等黑白照片,許多精美的刺繡藝品繡鞋等代表娘惹女性文化的藝術品,或是掛在牆面、或放在玻璃櫃中展示,對這個族羣的女性來說,刺繡與燒菜是成爲一位優秀女性的條件之一,早期土人華人家庭爲兒子選老婆時,不看外貌,而是以這兩樣爲選媳條件,因此每位女性從12歲之後就專心學習,期望未來可以找到好婆家

而餐廳內有畫龍點睛之效、高掛天花板燈籠,除了是裝飾品迎賓功能外,藉於等待區與客席通道間的兩顆燈籠,因燈籠外皮上書的文字內,隱含着石本傑明的姓氏,對他來說亦頗具意義

▲▼繪有中國宴會圖的燈籠,除了是裝飾品,對石本傑明來說也頗有意義。

▼餐廳內像是一座小型的土生華人博物館,展出無數樣精美的娘惹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