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跌宕起伏十五年:和AI說你好,和2024說再見
馬上就要和2024 say goodbye,如果只能選一位年度人物,“一字並肩王”埃隆·馬斯克必然勝出。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美國時間12月11日,特斯拉(TSLA)CEO馬斯克淨資產已達4470億美元。他不僅就此成爲全球身家超4000億美元首人,還較次席——亞馬遜(AMZN)創始人兼CEO傑夫·貝索斯高出1980億美元。
馬斯克爲何約等於兩個貝索斯的身家?一個調侃的說法是,馬斯克擁有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而貝索斯沒有。
1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破土動工。此前,自2017年開始,特斯拉就經受着殘酷的“產能危機”。彼時,因爲Model3的出色表現,預定者超過50萬人,且每人繳納了1000美元訂金。
對馬斯克來說,這當然是大好事。但苦於當時特斯拉約2500輛的周產能,逾期交車是特斯拉的“家常便飯”。
在此情境下,馬斯克即便睡在生產線、每週工作超過120小時,較慢的產能爬坡,仍讓特斯拉處於隨時可能破產的邊緣。
馬斯克開始將目光投向大洋彼岸。而他身邊,也確有一位相識於微時的中國朋友任宇翔。1992年,馬斯克轉學至賓夕法尼亞大學,兩人相識,任宇翔第一次學開汽車的教練就是馬斯克。儘管兩人發展路徑迥異,但據稱保持着每半年一次的溝通頻率;直到2015年3月,任陪着馬斯克赴東大溝通,並於2月後加入特斯拉,負責亞太區事務,馬、任兩人的人生軌跡再次交叉。
而從兩人首次赴東大溝通到看到真正的曙光,馬斯克和任宇翔還需要等待並持續溝通三年多,才能於2018年7月推動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簽下條件極佳的合作備忘錄。
馬斯克在特斯拉“打怪練級”的磨礪期,貝索斯早已功成名就。2018年3月,貝索斯以1120億美元登頂福布斯富豪榜,他也是該榜首位千億美元富豪。隨後的2019年初,貝索斯與原配麥肯齊離婚,受益於麥肯齊的“不貪”和剋制,貝佐斯同年3月再次登頂福布斯全球首富。
馬斯克當然也有不少風花雪月,但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籌建上,他沒得退路。2019年9月,用時僅八個月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全面建成並驗收通過;同年12月30日,Model 3完成首批交付。
“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特斯拉中國速度,成爲馬斯克全球夢想的助推器,也讓現實版“鋼鐵俠”深深感得了研發、市場、供應鏈全球配置的真諦,並在馬斯克此後的佈局中,左右逢源,盡享縱橫捭闔之絲滑。
32個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100萬輛汽車下線;再13個月,第二個100萬輛下線。2024年10月,第300萬輛下線,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是全球產能最高的整車工廠。
少爲人知的是,2024年5月,特斯拉上海Megafactory(儲能超級工廠)正式動工建設,12月將竣工、2025年一季度投產Megapack。時隔五年,特斯拉上海速度再現(詳見財中社《上海速度再現: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7個月竣工》)。
正是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加持下,特斯拉產能與全球銷量一路走高,馬斯克身家也在2024年一年增加2180億美元,並遠未觸及“天花板”:隨着麾下特斯拉、SpaceX、xAI、Neuralink等公司估值進一步升高,馬斯克隨時可能坐擁5000億美元乃至更高身家。
以SpaceX星艦爲例。2024年,星艦進行了多次軌道試飛,並在第五次試飛中實現了超重型助推器返回發射塔的技術突破。而伴隨星艦試飛,包括火箭一二級分離、一二級海上軟着陸以及太空中重啓火箭發動機等技術,星艦的每次創紀錄,都意味着其複用成本降低和人類探索太空的更大可能性。
而考慮到人工智能發展最終取決於算力及背後能源的較量,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的成型,或在增添馬斯克全球爭霸砝碼的同時,也爲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及機器人的下年推出儲備“能量晶體”,併爲馬斯克更大的能源佈局探路。
選對賽道和方向,選對人,不乏資本加持,時間和“運氣”都成了馬斯克的好朋友,影響力也一樣。
助力特朗普重返白宮或只是小試牛刀,馬斯克12月20日晚間在其本人掌控的社交平臺X上寫道:“朔爾茨應立即辭職”。這表明馬斯克利用馬格德堡疑似襲擊事件介入德國的競選活動。
稍早前的12月17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表示,馬斯克考慮支持改革英國黨,並與改革英國黨黨首奈傑爾·法拉奇討論向該黨提供大筆捐款,以擊敗工黨和保守黨。
《每日電訊報》稱,這是法拉奇首次承認馬斯克正考慮捐鉅額資金傳言,這筆資金可能是英國政治史上最大一筆捐款。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曾直言批評英國工黨政府並指責英國首相斯塔默。
馬斯克關注英德兩國政局的動因,很可能是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英國、歐盟落地的審批推進未達其預期(詳見財中社《FSD入華遙遙無期,馬斯克押寶Robotaxi》)。在人工智能爆炸式發展、寰球一村莊的當下,馬斯克這樣的科技巨擘以天地爲棋盤、全球爲熔爐,尤其FSD的全球推開對馬斯克旗下星鏈、Cybercab的後續推進和商業化至關重要。
環環相扣之下,本着“不換思路就換人”的想法,馬斯克的“無邊界”擴張,不僅會隨着2024年波瀾壯闊的全球創富收穫階段性成果,爲下一步的全球佈局打樣,也可能打開“潘多拉魔盒”。誰能監管掌握全球鉅額財富和壟斷技術能力的頂部玩家?
有數據表明,截至2024年6月,美股市值全球佔比接近50%。而從從美股內部來看,隨着英偉達(NVDA)、蘋果(AAPL)、微軟(MSFT)等“七姐妹”市值水漲船高,美股Top10公司美股總市值佔比達到了36.5%,處於2005年以來的最高值。
2
貝佐斯之外,2024年,最與馬斯克量子糾纏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OpenAI創始人薩姆·奧特曼,一個是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
兩人與馬斯克的分別相殺或相愛,也都是因爲人工智能在2024年的突破性發展,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足以影響人類未來的安全。
2023年11月,作爲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及CEO,奧特曼因被自己創建的企業趕走並在數天內旋風般神奇“復職”,讓更多人瞭解了全球大模型執牛耳者內部複雜的“路線”之爭。
此前的2022年11月,OpenAI因發佈人工智能里程牌式的產品——ChatGPT而出圈。ChatGPT能夠以類似人類的方式響應提示,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和多模態轉化,廣泛應用於聊天機器人、編寫和調試計算機程序、撰寫郵件、進行媒體和文學創作等場景及領域。
ChatGPT的強大,也直接催生了2023年二三月間的全球大模型創業潮。國內,諸如王慧文創立的光年之外、楊植麟創立的月之暗面、王小川創立的百川智能等,都是受了ChatGPT的啓發或是刺激,高峰時段,國內甚至有AI“六小虎”之內190多家大模型企業在工信部備案。
OpenAI則一直是技術上的追光領路人。2024年2月,OpenAI發佈文生視頻模型Sora樣片,再次引起全球譁然;10個月後的2024年12月,OpenAI連續十二天的直播中,Sora正式向用戶開放。
也是在OpenAI的日益壯大中,2024年11月,馬斯克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區地方法院遞交了一份詳盡的107頁起訴書,這份新文件相比之前的版本增加了超過20頁內容,在8月提起的訴訟基礎上,加入了更多反壟斷指控。
此次訴訟的升級不僅限於對OpenAI的指控,被告除了奧特曼、OpenAI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外,還增加了微軟、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LNKD)聯合創始人、前OpenAI董事會成員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微軟副總裁、前OpenAI董事會成員迪·坦普爾頓(Dee Templeton)。(詳見財中社《事關OpenAI、微軟及人類安全:馬斯克與奧特曼的“宮鬥”》)
也是在此次訴訟中,馬斯克作爲OpenAI聯合初創成員之一,以及奧特曼在微軟一步步投入巨資的引誘下,拋棄了兩人最初約定的OpenAI “非營利性”定位,導致馬斯克2018年退出OpenAI的“路線”之爭等,更多細節被曝出。
在8月提起的訴訟中,馬斯克表示,OpenAI背棄非營利初衷,不再以造福世界的公衆利益爲追求,轉而變成一家謀取私利的商業公司。
在新的訴狀中,馬斯克還對OpenAI用於軍工表示擔憂,指出該公司刪除了關於禁止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軍事開發的條款,並且開始與美國國防部進行合作。馬斯克表示,OpenAI正在犧牲安全性,推動AI技術的軍事化應用,這可能帶來極大的風險。
而在意識到OpenAI快速發展的危險及重要性後,馬斯克在2023年4月於內華達州備案註冊了xAI,同年7月正式對外上線。2024年4月,有報道顯示xAI計劃募集30億美元,其估值已在短短一年內高達180億美元。
5月,xAI完成60億美元B輪融資;9月,xAI稱完成了名爲Colossus的人工智能訓練系統組裝,該系統配備了10萬張英偉達H100顯卡;11月,xAI被傳以500億美元估值籌集高達60億美元融資;12月23日, xAI在社交平臺X上公佈其60億美元融資部分投資者名單,a16z、貝萊德和英偉達入局該公司C輪。
至此,2024年身家暴漲200%、達到1250億美元的黃仁勳也被“綁”到了馬斯克的“戰車”上。而早在2024年8月,英偉達亦被曝出消息,攜手蘋果、微軟,聯手投資OpenAI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97.6億元)的融資。
不難發現,在人工智能發展至關重要的全球領軍“四大天王”中,以算力顯卡GPU硬件而被視爲權力新貴的黃仁勳,其押注大模型賽道頭部公司的策略,與其AI“賣鏟人”身份大獲其利的思路一脈相承。而通過對奧特曼及馬斯克兩大“天王”的同時下注,黃仁勳力圖在AI時代複製PC時代的Wintel榮光。
這是法國、歐盟、美國等對英偉達發起“反壟斷”審查的深層動因;也是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2月9日宣佈,將就英偉達涉嫌違反中國《反壟斷法》正式展開調查的背景。
在人工智能技術寡頭效應愈發明顯的當下,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數據、能源供給等核心供應鏈上下游任一環節的蝴蝶振翅,其可能在太平洋兩岸掀起的風暴,已容不得任何國家大意。
3
“不賣就禁”的TikTok能否隨着特朗普的當選而迎來喘息之機,同樣處於“重返亞太”十五年的風暴眼。
美國時間12月6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維持了美國總統拜登4月簽署的TikTok相關法案。該法案要求,字節跳動被限期約九個月剝離其美國業務,否則將面臨美國全國禁令——“不賣就禁”,截止日期爲2025年1月19日——特朗普宣誓二度入主白宮的前一天。
12月9日,TikTok向美國上訴法院提交緊急動議,被駁回;但特朗普在海湖莊園會見TikTok CEO周受資時稱,自己的競選視頻在TikTok播放量巨大,“會研究TikTok的情況。你們知道,我對TikTok情有獨鍾。”(詳見財中社《特朗普海湖莊園會見周受資 TikTok前路未清》)
這無一不顯示出,TikTok作爲國內科技巨頭“出海”的巨大影響力,美國不惜動用最高權力,搶奪一家中國公司的合法權益;就像美國之前對華爲的全球彈壓一樣。
作爲TikTok實控人,41歲的字節跳動及抖音集團創始人張一鳴2024年10月底當選胡潤百富榜2024年中國首富,這距離字節跳動2012年3月創立不過12年。張一鳴,也正是全球人工智能“四大天王”中唯一的應用端代表。
沿着時光長河逆流回溯,2015年8月,字節跳動創立僅約三年半,張一鳴就開啓了國際化試水,發佈了今日頭條海外版TopBuzz。作爲一個展示視頻、文章、突發新聞和動圖(GIF)的內容平臺,TopBuzz發佈後先進入美國,並在2016年順勢進入巴西。
2016年9月,音樂創意短視頻——抖音發佈。5個月後的2017年2月,字節跳動收購了美國短視頻和圖片應用Flipagram,以投資形式開啓短視頻分享的國際化。2017年9月,抖音國際版——TikTok發佈;11月,字節跳動收購成立於中國、主營美國市場的Music.ly,並同時從獵豹移動(CMCM)收購了新聞分享平臺News Republic,以進一步擴大個性化推薦新聞業務佈局。
2018年8月,Music.ly與TikTok完成整合,合併後的TikTok爆發出巨大能量,短短三個月便斬獲約3000萬用戶。截至2019年底的數據顯示,字節跳動全球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5億,業務覆蓋150個國家和地區、75個語種。TikTok更成爲海外年輕人時尚文化的潮流。
鑑於此,2020年3月,張一鳴下定決心,以內部信方式完成了字節跳動架構調整,張利東和張楠執掌中國區,他自己則全力推進公司的全球化戰略。
彼時,字節跳動成立不過八年。雖然出海一直是國內頂級企業的試金石,但公司創立三年半試水國際化、八年全面發力,公開場合甚至稍顯內秀的張一鳴,到底是有怎樣的心力與視野?
一組對比數據是,華爲創立於1987年,1996年在俄羅斯開始了試探性出海。谷歌(GOOG)創立於1998年,2005年李開復加盟谷歌擔任中國區總裁,谷歌中國團隊開始組建,並於2006年正式運營中國業務;特斯拉創立於2003年,上海建立超級工廠是2019年。
而字節跳動創立8年、2020年全球戰略發佈時,公司已在30個國家、180多個城市設有辦公室,擁有超過6萬名員工。
張一鳴到底是以何種“上帝”視角,在公司剛成立三年多就開啓了國際化試水?
資深互聯網從業人士張雋告訴《財中社》,新生事物和技術一般都遵循初期成本高、後續邊界寬及回報高的特點。互聯網誕生時,網絡成本高,催生了門戶網站;後來寬帶成本高,催生了視頻網站;再後來,移動寬帶成本高,催生了Apps;現在,算力成本高,也肯定會催生未來的人工智能超級應用新霸主。
對應到國內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型時期,2009年,以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爲主要標誌,中國互聯網第三次浪潮來臨。2010年被稱爲微博元年;2011年互聯網平臺全面開放;2012年,移動互聯網用戶首次超過PC端用戶,基於移動終端的各類應用蜂擁而現;2013年,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元年。
“對前沿技術公司而言,冒險未必成功,但不冒險就根本沒有成功的入場券。”張雋說。
因爲覺得微軟中國職位清閒而主動離職、2012年3月創立字節跳動開啓“冒險”的張一鳴,重注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移的機會和趨勢,難度不大;但創業之初,即敢面對微信、支付寶等國內App巨頭,篤定地嘗試“出海”,並從圖文、短視頻分發進軍短視頻社交,成功突出重圍,創造了過去十多年間中國創投領域一半的收益,讓坐失投資良機的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大腿拍青。
張一鳴的戰略眼光之好,出手之穩、準,現在看來絕不止字節的國際化佈局一例。
2021年3月,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汕的周受資,被張一鳴“挖角”,宣佈去職小米(01810)集團並出任字節跳動CFO,“得以在離家18年之後,base在我的家鄉新加坡”。5月,周就旋被委任爲TikTok CEO。
2023年3月,周受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與52名美國衆議院議員進行了長達五個多小時的激烈辯論。其儒雅風度和從容應對,成爲夾縫中求發展的TikTok亮眼名片。
2024年,儘管受到拜登政府的各種打壓,周受資帶領TikTok的全力遊說,一方面驗證了小米創始人雷軍惋惜其離去的意義,另一方面再次驗證了張一鳴用人的眼光。
最新的消息是,在抖音內部親自掛帥主抓AI的張一鳴,以8位數年薪挖走阿里巴巴(09988)通義大模型技術負責人周暢。而自5月率先開啓國內大模型“價格戰”,12月視覺理解模型降價,抖音一方面練內功,一方面通過投流、降價等快速推進豆包大模型普及。目前,豆包已是僅次於OpenAI旗下ChatGPT月活的全球“老二”。
4
與TikTok的成功“出海”相似,同樣吃好這一波節奏紅利的國內企業,有拼多多(PDD)旗下的Temu、許仰天創立的SHEIN,也有新能源車賽道的比亞迪(002594)、電池巨頭寧德時代(300750)。
但相較其他三家明確的既定戰略,尚未上市、急於IPO(首次公開募股)的SHEIN“進退失據”最爲尷尬。
5月8日米爾肯研究所全球大會上,SHEIN執行主席唐偉(Donald Tang)拋出了對SHEIN“中新美”身份的闡述稱,如果從出生地和供應鏈角度看,SHEIN是一家中國公司,因爲SHEIN誕生於中國,供應鏈在中國;如果從總部和核心人員所在地的角度看,SHEIN是一家新加坡公司,CEO辦公室、財務等核心部門均設在新加坡;而因爲SHEIN的價值觀、使命和遠景與美國一致,所以如果這樣看,它就是一家美國公司。
此語一出,坊間譁然。看似三家各不得罪,實際卻處處不討巧。SHEIN起家於中國,依賴廣州爲主的服裝供應鏈,才能實現其自身小單快(速)反(應)模式的有序展開。而“中新美”模式的身份定位,完全無助於解決SHEIN到底何處IPO的核心訴求。
第三方機構Consumer Edge 2024年初的數據顯示,SHEIN的主要市場在美國,佔40%市場份額的SHEIN是美國最大的快時尚品牌。基於此,如果能在美國上市,SHEIN獲得的關注度及其整體估值前景,當然是極好的。
奈何SHEIN有情,美國無意。《金融時報》消息稱,2023年11月,SHEIN首次傳出赴美上市消息時,即因受制於美國監管層就環保等方面的“重點關照”,再無下文。2024年2月開始,路透社和《金融時報》等陸續傳出SHEIN登陸倫敦交易所的相關消息,核心原因是“監管障礙和美國立法者的抵制”——這實際上說明,“中新美模式”並沒有得到美國的監管認可。
而在倫敦,一度有消息稱SHEIN的管理層已經和英國相關機構高層實現了會面和溝通,因爲SHEIN高達500億英鎊的估值對當前的倫敦交易所來說很有吸引力。但SHEIN又傳出香港上市作爲備份的消息,這也被外界解讀爲SHEIN很可能並沒有拿到倫交所上市的實質成果。
作爲參照,彭博Second Measure數據顯示,Temu美國的銷售額在2023年5月首次超過了專注於快時尚的SHEIN,超出幅度約20%。此後,Temu的領先優勢逐月擴大,2023年9月在美銷售額已是SHEIN的兩倍多。
相較之下,“寧王”在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已獲得8GWh電芯生產許可,與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相鄰。歐洲第二工廠也於8月官宣落戶匈牙利。
比亞迪的出海則分三個階段。早年,爲了將電池賣到海外,比亞迪在荷蘭鹿特丹、美國芝加哥設立分公司,並在日本東京設置辦事處,這是比亞迪“出海”1.0階段;2013年,比亞迪純電大巴K9進入歐洲,比亞迪迎來了“出海”2.0階段;2021年5月,比亞迪宣佈“乘用車出海”計劃,比亞迪“出海”3.0階段正式開啓。
2024年,比亞迪30週年之際,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巴西、匈牙利四國的比亞迪工廠均已建成並投產,土耳其工廠也在建設中。
事實上,作爲人工智能當下應用最多的To C三大場景,電商、新能源汽車、手機智能體首當其衝。而“人車家全生態”佈局的小米集團,亦是2024年的大贏家。
3月底,雷軍發佈小米SU7。9個月內,小米不僅成功完成全年13萬輛汽車銷售目標,更藉助具備“多設備統一融合”的操作系統澎湃OS1,打通“人車家全生態”;而基於澎湃OS1的強大架構、AI全面賦能的小米澎湃OS2則是小米邁向AIOS的第一步,也是小米“AI全生態”的新起點。截至10月底,小米澎湃OS的跨端智聯技術已經連接了全球超過10億臺設備。
而佈局與小米最爲相近的華爲,則一方面通過華爲智選車模式,集齊四“界”,深度參與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環節;另一方面,於10月22日發佈原生鴻蒙系統HarmonyOS NEXT 5.0。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在發佈會上表示,華爲鴻蒙連接的設備臺數已超10億。(詳見財中社《10億Vs.10億:小米華爲“對對碰”》)
10億對10億,小米和華爲的國內市場正面競爭已然避無可避;而在全球“出海”上,雷軍少了助力小米登陸港交所的周受資。
而與張一鳴對AI的判斷相同,在面對全球大模型競速和國內大模型洗牌加劇的當下,張一鳴8位數將周暢收入字節,雷軍則同樣以千萬年薪挖角AI領域“95後天才少女”羅福莉,後者是DeepSeek-V2的主要研發者之一,在DeepSee-V3發佈前夕加盟小米。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的清醒和堅持到底有多重要。在面對朱嘯虎就張予彤隱瞞參與月之暗面創業朋友圈放“炮”時,楊植麟表示,“在我的朋友圈中,張予彤是最合適的人,她既對業務和戰略有深刻的洞察,也有豐富的投融資經驗,更重要的是,她願意走出舒適區而選擇冒險、選擇相信和支持我。”(詳見財中社《楊植麟的格局與朱嘯虎的眼光》)
言外之意似乎是,朱嘯虎爲了金沙江創投利益,並未最大程度上支持楊植麟和月之暗面。
5
在相信與否的問題上,不同的選擇,往往直接影響最終的結果。
馬斯克覺得奧特曼背叛了OpenAI設立之初的“非營利”定位,而選擇退出,甚至起訴奧特曼,但不影響雙方對大模型發展關鍵佈局的共識。
融資、囤卡(英偉達GPU)、場景應用、能源佈局,雙方正全面較力。馬斯克是親“核”人士,多次呼籲各國增加核能發電,並表態支持用核能挖比特幣。奧特曼在覈電方面的佈局更是人狠話不多、先乾爲敬。
2024年中,奧特曼投資並擔任董事會主席的核裂變公司Oklo上市。Oklo旨在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能源、國防和工業等領域的客戶提供清潔、可靠、價格合理的核電能源,公司預計2026~2027正式投入運行,第一個反應堆(Aurora)可以生產15兆瓦的電力,並可擴展到50兆瓦,至少可運行10年。
佈局核裂變賽道外,奧特曼2021年以個人名義投資3.75億美元的核聚變公司Helion,日前跟微軟簽約,後者將在2028 年前購買Helion的核聚變電力。而在Helion煊赫的投資人列表中,PayPal黑幫成員彼得·蒂爾、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等赫然在列。
而選擇相信蔣凡的阿里巴巴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2020年4月蔣凡因張大奕桃色事件被降職後,於2024年11月重組成立阿里電商事業羣,任命蔣凡爲該事業羣CEO,試圖以4年7個月的磨鍊,期望蔣凡能帶領阿里電商復現被拼多多、抖音等搶走的“榮光”。(詳見財中社《蔣凡的“救贖”》)
同樣是選擇相信,百度(09888)創始人李彥宏2024年就頗多苦悶。搜索核心業務被小紅書、必應等“友商”挖走流量、營收下滑;蘿蔔快跑換“帥”王雲鵬,卻無法實現更快營收擴張;其個人非常欣賞的CFO羅戎,擔任極越汽車董事長,但極越在年底遭遇了資金鍊斷裂、“斷崖式”死亡。
李彥宏將羅戎輪崗至移動事業羣(MEG)負責人,但財務背景出身的羅戎,其實並不擅長產品和技術研發,而MEG必須儘快解決百度內容生態疏離、移動端根據地粘性不足的重大痼疾,李彥宏的相信可能再次錯付。(詳見財中社《李彥宏醒醒》)
小鵬汽車(09868)董事長及CEO何小鵬,選擇相信從長城汽車(601633)挖來的“鳳頭”王鳳英,王鳳英甚至將自己先生、長城汽車製造總經理張利挖來小鵬負責生產製造。在推出MONA M03等低價車型及小鵬P7+後,小鵬汽車交出了史上最強三季報,11月交付首破3萬輛。(詳見財中社《小鵬汽車史上最強季報:只能跟自己比》)
類似的例子,在太平洋兩岸的頂級商業江湖,每天都不斷上演。而自2009年7月美國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東盟會議上提出“重返亞太”,悄然間已是十五年。
十五年來,地緣博弈導致投融資、創業環境的鉅變和更多不確定性;十五年來,大模型和智能汽車已然風起,且掀起巨浪;十五年來,如何在涉及人類命運和安全的將來,妥善管控分歧,有些事情已無法再拖。
2024年3月,聯合國大會通過題爲《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系統帶來的機遇,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首個人工智能決議;7月1日,聯大通過中國提出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9月22日,聯合國未來峰會通過包括《全球數字契約》和《子孫後代問題宣言》在內的《未來契約》,推動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確立方向。
2025年,人工智能大概率繼續狂飆。我們選擇相信馬斯克的“公心”?還是期待聯大決議的落地?技術進展重要,還是以人爲本?數字鴻溝的自驅勢能,普惠發展的平衡剋制,人工智能的倫理共識,每個都是重要且不容易解決的難題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請聯繫我們:newsroom@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