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用民意推動兩岸觀光正常化

旺報社評

陸委會先後回絕上海2個賞燈團來臺參加臺北燈節,理由是部分行程涉及觀光旅遊踩線行程,陸委會堅持兩岸旅遊須先經過俗稱「小兩會」,即臺旅會與海旅會的協商纔可進行,連踩線團都不放鬆。

兩度回絕上海賞燈團

今年臺北燈節從2月2日至16日舉行,臺北市政府依慣例邀請上海賞燈團來臺參加。第一團由上海臺辦主任金梅帶隊,陸委會以「來不及審查」爲由,沒有核準;第二團由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長金雷率隊,也遭到陸委會退件;目前僅由燈藝師和旅遊業者組成的第三團可以成行。

第一、二團先後遭到封殺,或可推敲陸委會的態度就是不希望看到任何具官方色彩的人來臺。事實上,包括蔡英文總統執政時期,來臺參加臺北燈節的上海代表團,一向都包括臺辦相關人員,但今年的過程特別不順利。至於上海和福建踩線團共28人,原本預計2月10日來臺,觀光署長周永暉表示,「時程上確實比較不容易」,目前他也只能期盼「未來可以有正面發展」。

福建、上海團客來臺旅遊一事,至今沒有任何進展。陸委會先稱須經小兩會協商,大陸國臺辦迴應,觀光小兩會不是兩岸旅遊恢復的先決條件;陸委會指責對岸刻意迴避小兩會協商「是不負責任的託辭」,國臺辦回稱2024年11月大陸已同意臺旅會與海旅會會面,是臺旅會以經費預算不足爲由臨時取消行程。雙方脣槍舌劍,互不相讓。

陸委會應針對國臺辦的最新說法做出說明與迴應,畢竟陸委會堅持須經過小兩會協商後纔可考慮恢復兩岸觀光,如果錯過小兩會協商的是臺方,陸委會自需有個交代。此外,由國臺辦最新迴應看來,陸方並不排斥小兩會協商,陸委會有責任拿出更積極的態度去促成,媒體放話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依據「世界觀光組織」的統計,2024年國際遊客人次比2023年的13億人次增加11%,已達到2019年,也就是新冠疫情導致觀光旅遊業癱瘓前一年的水準,遊客消費也強勁成長,其中亞洲觀光旅遊業復甦最強勁,臺灣卻無緣受惠。觀光署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臺灣外來觀光客人次僅達到2019年6成左右,是亞洲鄰近國家地區中,表現最差的一個。

旅遊警示應換個燈號

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持續放寬過境免籤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最新的規定是240小時(10天),帶動境外旅客快速成長。據統計,2024年,大陸免簽入境外國旅客高達2011.5萬人次,較前一年大增112.3%,對大陸內需消費不無小補。

當「China Travel」(中國旅遊)成爲社交媒體熱詞時,臺灣卻還在把赴大陸港澳旅遊警示爲「橙色」;建議國人非必要不要到大陸港澳旅行。無論小兩會要不要或是會不會、何時協商,賴政府都應先取消對陸港澳旅遊的橙色警戒,或以其他燈號代替,畢竟把陸港澳列爲與亞塞拜然、伊朗、伊拉克、甘比亞等治安混亂或有戰亂的地方同級,不但對大陸極不友善,也不合理。

疫情結束已兩年多,國人仍看不到民進黨所承諾的「觀光復蘇」。政府已窮盡各種獎勵、補助措施吸引美、日、韓和東南亞國家觀光客,效果卻不理想,但國人熱衷出國旅遊,觀光萎縮勢所難免,難怪觀光旅遊業倒閉頻傳,內需服務業不振。

賴政府阻絕兩岸觀光旅遊,民意應表態反對,業者要爭取生存權,在野黨更要展現糾錯的決心。事關人民的居住遷徙自由權、觀光旅遊業的生存權、甚至臺灣的經濟發展,必須多方力量一起加入、多管齊下,給予賴政府足夠強大的壓力,迫使執政者願意迴應民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