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靠「嫌惡感」暴紅 日本主婦作家湊佳苗

日本主婦作家佳苗。(圖/商業週刊/攝影許世穎)

文/單小懿深愛女兒的母親,卻讓女兒覺得難以親近;最要好的朋友,其實心裡對彼此充滿忌妒。你的內心,也有類似的黑暗時刻嗎?

一個個讀來令人渾身不舒服的故事,卻捧紅一位日本平凡家庭主婦湊佳苗。

她的作品以探討「人生失敗組」的掙扎生存著稱,讀完心情沉重,既不療愈也不暢快,所以被歸類爲「嫌惡系」。

湊佳苗的代表作《告白》,以一樁幼童命案,探討少年犯罪、校園霸凌怪獸家長等問題,上市至今銷量突破300萬本,奠定百萬作家地位;之後的《贖罪》、《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和《夜行觀覽車》,累計總銷量突破500萬本,在女性推理小說家裡,僅次於天后級的宮部美幸

何以湊佳苗走偏門的「嫌惡」路數,卻能創造高人氣?

「因爲她的嫌惡感並非讓人討厭,而是說出每個人不足爲外人道的人性黑暗,」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王浩威說,「寫實到令人無法面對。」

「告白體」正夯!用第一人稱誘發讀者偷窺欲

湊佳苗作品最大的特色,便是透過故事中多個主要角色的第一人稱,告白內心慾望,拼湊真相。

爲深入角色內心,平常湊佳苗趁着每天4點外出購物的時間,仔細觀察周遭人的言行、記錄對話和人的特徵;下筆前,會先爲登場角色寫下類似心理醫師診斷紀錄的「人物履歷表」。2007年,當湊佳苗寫完《告白》第一章「神職者」後,竟然狂流鼻血,投入程度可見一斑。

「我會圖像化每個角色:他有怎樣的家庭、過怎樣的學校生活、人際關係如何;爸爸嚴格嗎?媽媽慈祥嗎?然後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會說出什麼話。」湊佳苗日前首度來臺,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說。

角色人人都能套入!寫師生、朋友、親子間掙扎

有別於多數推理作家,湊佳苗的謎團並不出現在特殊情境,而出現在尋常的人際關係——師生、朋友或親子,讀者在每個故事中都找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因而容易理解其心境轉折,隨着故事直探自己內心。

高雄餐旅大學應用日語系副教授黃如萍分析,湊佳苗的作品便是描述,這種我們習以爲常的普遍性,正是釀成許多危機及社會黑暗面的所在,譬如好友間會嫉妒、母愛並非無私。

焦點放在「魯蛇」!把社會陰影,變另類療愈

「希望讀者能設身處地思考,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湊佳苗說,平常看似理所當然的感情、關係和行爲,背後並不是理所當然。

如果故事只描繪普遍生活經驗表象,易流於瑣碎,但湊佳苗寫的是現象背後、現代人面臨生存競爭的困境;甚至可以說,「魯蛇」纔是她關注的焦點。

王浩威說,「理解陰影,才能爲社會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沒有同理心的方法,永遠行不通。」

這也是湊佳苗對讀者的期望。「日本311地震之後,描述人性黑暗、生存掙扎的作品特別多。」她認爲,4年前的這場災難,讓每個人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生存本質。

當人們從貼近現實的文學作品,聯想到普通人也會面臨的各種困境和掙扎,進而產生同情的理解,反過來也能重新體會,自己的處境或許沒有那麼不堪。於是,「嫌惡」的另一面,其實也是一種療愈。

【 更多報導

誰說讀書沒有用!補教名師呂捷:你知道「哆啦A夢」其實在講社會主義嗎?

麥當勞的櫃檯高度都設計成92公分,你知道爲什麼嗎?

從三級豔星女神...舒淇的人生是勵志、也是警訊:走錯路的代價真的太大了

真正的「鱈魚」快瀕臨絕種了...那便當店、鐵板燒、甚至家裡煮的鱈魚,到底是什麼?

大四了,媽媽還騎車接送上學》不只是他家的事!「媽寶寶媽」正拖累臺灣社會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