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向上管理” :從使用者變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推動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作爲數據需求方,商業銀行正成爲數據要素市場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金融行業和數據要素存在着天然的混合關係。金融通過數據要素引導資源配置,而數據在開發、流通、交易等價值化過程中,也逐漸衍生出了金融屬性。”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副主任,江西省贛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建冬表示。
作爲金融業核心主體,商業銀行不僅是一個數據密集的行業,產生了大量數據的同時,也非常依賴各行業的數據,是數據交易市場的重要需求方。
但在引入外部數據作爲輔助的過程中,銀行們普遍面臨着效率、安全、質量三大難題。於是,部分銀行自發地圍繞數據要素展開研究和實踐應用,無形中推動了數據要素市場化生態的形成。
近日,記者從深數所與中國光大銀行聯合舉辦的“數聚之光·智能啓航”商業銀行數據要素研究成果研討會暨發佈會上了解到,銀行對於數據資產價值的挖掘不僅僅停留在使用階段,還將藉助AI等新興技術,重塑其服務的客體、主體以及服務模式。
數據使用者開始“向上管理”
數據作爲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資源被比喻爲“新石油”。
對於依賴數據的銀行業而言,“新石油”的價值極大,具體體現在業務輔助和服務模式創新兩方面。
而當前“新石油”的使用成本仍較大。“外部數據市場都是一對一的商務招採模式,形成了多對多的格局。銀行從對數據需求的提升,到對數據進行調研、測試以及商務引入,再到最後真正使用上數據,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成本。”中國光大銀行數據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黃登璽表示。
同時,數據使用還面臨着安全問題。黃登璽表示,銀行所看到的外部數據實際上是數據市場上的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和個人數據。而市場上數據供給良莠不齊,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和合規問題。銀行每引入一個外部數據時,都要進行合規確認和安全驗證。
外部數據質量和供給的穩定性,也對銀行使用數據帶來了困難。據介紹,目前公共數據,尤其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數據質量相對而言是最好的。但公共數據存在權屬、定價、合作方式等方面的難題,阻礙了其更大範圍的流通。
除了在引用外部數據面臨重重困難外,商業銀行在進行數據要素全鏈條價值的業務探索時也面臨着挑戰。“實現金融服務應用,最難的其實是需求的挖掘和模式的轉化。”黃登璽直言。
作爲數據的迫切需求者,商業銀行開始着手解決上述數據要素市場種種難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光大銀行聯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貴陽數據交易所發佈了《公共數據資源場內交易模式研究報告》。
“相比於其他流通方式,場內交易具有比較優勢,包括提供合規的交易環境、透明的交易平臺和專業化的服務等,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數據權屬的認定與標準化,保障數據交易的安全和隱私,形成合理的定價和開展全流程的監管。”中國光大銀行數據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孫新紅介紹。
公共數據資源場內交易模式是否有效?該行表示願意作爲用戶方和相關參與機構一起,推動理論走向實踐。
同時,爲實現金融服務的應用,該行也在會上發佈了《企業數據資源價值與收益實現研究報告》研究成果和“企業數據資產估值工具”實踐成果。
“創造需求”推動市場形成
治理是基礎,合規是底線,需求則是推動數據流通的核心。
數據資產質押是目前商業銀行開展數據要素金融創新的具體應用之一,其核心內容主要是企業將自身數據資產作爲新的標的物質押給銀行完成融資。
銀行開展數據資產質押貸款較爲主流的方式是以數據知識產權爲質押。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企業的數據資產登記憑證作爲質押。目前數據要素屬性突出的輕資產、科創型數據服務商對該類貸款的需求較爲突出。
但,數據資產信貸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在法律層面,需要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明確數據資產的權屬登記、交易流轉等規則;在技術層面,需要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操作規範,規範數據資產的界定、描述和計量;在監管方面,需要制定市場準入、風險管控、信息披露等管理制度,防範道德和操作風險。隨着相關工作和配套措施的完善,數據資產才具備大規模金融化利用的條件。
會上,上海數據交易所、深圳數據交易所也分享了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的實踐經驗。
深數所副總經理王冠介紹,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易並不衝突。基於深圳較好的數據基礎,深數所早期搭建了數據開放共享的生態。開發者圍繞數據開放平臺開發數據產品,經確權登記,最終在數交所上架在二級市場進行產品交易。目前,深數所與廣東省數據開放平臺,深圳市數據開放平臺以及福田區的第三方平臺都做了三級數據共享開放平臺的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