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語-國際綠色商業的趨勢演變
綠色商業的核心精神可透過「貼近需求」來闡釋。一家企業是否能永續成功經營,其成敗往往取決於其對貼近需求的程度。這種程度在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層面均有所體現。圖/Freepik
每年,致力於推動綠色經濟的國際知名媒體機構GreenBiz與S&P Global子公司Trucost,都會聯合發佈《全球綠色企業現況》,旨在引導企業因應當年的重要永續發展趨勢,評估潛在的負面影響並制定相應策略以促進組織成長。過去三年的調查顯示,全球各界都在關注企業是否積極進行節能減碳與環境保護,同時消費者對產品是否可回收、低污染、無毒性物質的關注也日益提高,這表明「綠色商業」觀念正在快速蔓延。
2021年,企業在海洋碳封存技術的應用、水產養殖的低碳潛力和重工業減碳行動加速等各方面的努力帶來了商機。此外,企業與社區之間共享永續價值的做法逐漸成爲主流,凸顯了對永續發展的共同承諾。
隨着時間推移至2022年和2023年,綠色商業的發展進一步演變,企業開始更加重視人力資源在永續發展中的作用,以及二手商品再利用市場蓬勃發展。此外,碳移除技術吸引大量資金投入、企業開始加速循環經濟的創新、潔淨能源的使用逐步實現真正的淨零排放,尤其是地熱能多元的應用進入商業化階段。這些國際趨勢反映出供需雙方正實踐綠色商業,也爲社會和環境帶來許多正面的改變。
■綠色商業的發展 在於貼近各方需求
由此可見,綠色商業的核心精神可透過「貼近需求」來闡釋。一家企業是否能永續成功經營,其成敗往往取決於其對貼近需求的程度。這種程度在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個層面均有所體現,包括自然環境與生態需求、社會大衆與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市場與客戶需求。這一理念與達爾文演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主調相近,意味着越能貼近永續發展的趨勢、掌握變化,企業的生存機會就越高,也越有可能將危機轉化爲機遇。另一方面,根據2023年由國際勞工組織(ILO)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機構合作發表的「綠色商業共通指引(Green Business Guide)」,同樣認爲企業轉型「綠色商業」不僅有助於環境保護,也在商業上具有合理性,這份指引針對新創企業或希望建立永續企業的經營團隊提供實用作法,建議可採用生態創新(eco-innovation)、生命週期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資源效率和清潔生產(resource efficiency and cleaner production)、溫室氣體排放減少(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綠色價值鏈(green value chains)、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環境管理系統(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和環境認證(environmental certification)等指標,導入企業評鑑概念,以評估企業綠化程度,進而鼓勵他們推出既能營利、又對世界多出一份關懷的商品和服務,希望能緩和消費主義對地球帶來的危害,透過商業力量,解決社會與環境的問題。
■臺灣宜參考國際規範 制訂綠色商業指引
然而,目前政府單位對於國內服務業雖無明確訂定綠色商業的相關指引,筆者建議未來可導入其概念,訂定適合本國國情之參考作法,以供企業認識與瞭解相關推動策略及可運用資源。根據經濟部於2023年發表的《2023商業服務業年鑑》,我國服務業創造的產值超過13兆元,佔GDP約61%,顯示服務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穩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對全球減碳趨勢日益嚴格的生存壓力,服務業應提早規劃並落實各項行動,借鏡全球綠色企業的永續發展趨勢,將綠色商業概念融入經營思維中,以因應市場的需求與變化,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