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平代表:建議統籌推進AI在教育領域的科學應用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尚麗平提交建議,希望統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科學應用,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尚麗平提到,當前部分學生沉迷網絡和遊戲、逃避上課、拒絕溝通交流,而AI的過度使用,會加劇這部分學生成爲“孤島”的過程,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尚麗平說,國際人工智能教育協會2023年度報告顯示,全球92%頂尖高校已將AI工具納入教學體系;從2024年起,全球高校這一進程開始加速,我國高校也在全速推進中。尤其是DeepSeek的出現降低了高性能AI模型的使用門檻,拓展了人工智能應用的新邊界,使得教育面臨着深度與廣度雙重拓展、教師職能重塑、教育體制變革等迫在眉睫的時代新課題。

尚麗平代表提出四項建議:

(一)建立部際協同機制。由教育部牽頭,聯合科技部、工信部、衛健委、文旅部,成立“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委員會”,下設:技術倫理審查辦公室、質量評估標準辦公室、學科融合創新中心、專業學科設置調整和招生規模調整辦公室、教師能力發展研究院。

(二)實施五大專項工程。1、認知糾偏計劃:編制《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白皮書》,建立分級分類認知指導體系。2、課程重構工程:2026年前完成10個重點學科智能融合課程標準制定。3、師資提升行動:設立國家級AI教育導師培訓基地,三年培養5萬名複合型教師。4、評價改革試點:在“雙一流”高校試行“人機協同”創新評價體系。5、工具研發專項:啓動教育專用大模型“智炬計劃”,開發學科特色智能助手。

(三)構建保障體系。1、立法保障:推動AI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和《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管理條例》立法進程。2、資源投入:設立國家智能教育發展基金。3、監測機制:建立教育AI應用動態監測平臺,設置核心評估指標。

(四)開展示範性項目——遴選100所中小學開展“AI素養基礎工程”,在高校的文、理、工、醫等專業和學科領域設立“未來教育智能試驗區”;支持10所工科院校建設AI輔助的工程實踐教學示範基地;支持10所醫科院校建設AI輔助的臨牀教學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