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就業平穩向好 更多高含金量政策傾向小微企業

(原標題:上半年就業平穩向好,更多高含金量政策傾向小微企業

經濟快速恢復和需求拉動的影響,我國上半年就業形勢總體改善,主要就業指標恢復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

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認爲,雖然還面臨疫情等不確定因素,但下半年我國就業將維持上半年平穩向好的態勢,在“穩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小微企業將繼續迎來更多“真金白金”的支持政策。

上半年就業形勢總體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7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52.2%。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0%,比4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16~24歲人口、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爲13.8%、4.4%。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2%,與4月份持平。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上半年就業形勢不錯,調查失業率趨勢下降,就業市場景氣指數明顯上升。5月份藍領就業市場景氣指數達到歷史新高,原因在於需求增長,包括外貿訂單的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認爲,就業形勢改善一是因爲經濟恢復,用工需求增加,二是服務業持續恢復,帶動就業擴大,三是一系列援企穩崗的政策對穩定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對第一財經表示,受益於疫苗的廣泛接種,國內經濟進一步向好發展,國際外貿市場也在恢復之中,市場繁榮程度和服務業恢復情況也在好轉,這些都對就業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5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增長6.6%,比4月加快了0.4個百分點。服務業的就業容量較大,這有利於就業的增加。

但付凌暉也表示,就業的總量仍然比較大,就業還面臨一定壓力。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1400多萬,大學畢業生達到909萬。此外,部分接觸型的服務業恢復還比較慢,可能對就業也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

姚凱認爲,疫情後文旅、餐飲、酒店等接觸性產業恢復是比較慢,隨着下半年疫苗覆蓋面的進一步增加,可能有所緩解,旅遊產業有可能重新開啓境外遊等市場項目,有利於進一步吸納就業。

小微企業獲得更多支持

曾湘泉表示,今年上半年以來,小微企業和大中型企業的就業市場景氣指數保持一致數值上小於大型企業,但高於中型企業。

小微企業是我國“穩就業”的主力軍。疫情以來,我國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通過階段性大規模減稅降費、增加定向貸款並降低利率水平、延期還本付息、發放穩崗返還資金、發放就業補貼、減免社保費用等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有效對衝了疫情對就業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財稅部門將小規模納稅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有關部門預計,全年新增減稅超過5500億元。

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還在繼續加碼中。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適時運用降準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業內認爲,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緩解中下游中小微企業的成本上漲壓力,有助於做好“六穩六保”,穩住中小微企業基本盤。

結構性矛盾有待緩解

付凌暉表示,下一階段,要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促進就業崗位的增加。要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支持重點羣體就業的擴大,推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在結構性矛盾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並存,青年失業率偏高的問題比較突出。今年大學生畢業和參與就業人數達到909萬,再創歷史新高,由於供需不平衡造成的結構性失業現象仍然存在。

姚凱建議,有關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及用人單位要進一步暢通就業信息,強化就業前的實習和技能培訓,增加靈活用工和柔性引才途徑,大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等有利舉措千方百計做好就大學畢業生的業工作。

人社部部長張紀南曾公開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但結構性就業矛盾更爲凸顯,突出表現爲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這一問題正在成爲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就業難主要是部分高校畢業生和大齡勞動者求職就業困難。這種“兩難”並存,是因爲勞動力需求與供給不匹配,其癥結在於部分勞動者技能不足、技能人才短缺。

在線招聘網站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表示,在政府、學校、企業的多方合力之下,大學生招聘的情況好於預期,相比而言,勞動力市場對35歲以上的勞動者仍然不夠友好,這方面也需要相關政策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