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上「寂寞」逼出來的畫家 每天15分鐘跟電視學畫畫
在森林深處,建一座房子,吟詩、作畫、養花、剪紙……這種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想必會令無數人神往。然而,如果生活在這種房子裡十多年,每年有9個月幾乎與世隔絕,那會是怎樣的情景?「除了孤獨,就是寂寞。」現年46歲的劉軍和47歲的齊淑豔夫婦如是說。劉軍和齊淑豔是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的防火瞭望員。塞罕壩地處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與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交界處。1962年,國家在這裡建設機械林場,55年來,幾代塞罕壩人營造出了112萬畝森林。林場內海拔1940米的大光頂子山是塞罕壩的制高點,山頂上一座四層高的白色建築「望海樓」,在茫茫林海中顯得突兀而孤獨,劉軍、齊淑豔就在這裡長期工作、生活。他們的工作是白天每15分鐘報一次火情、晚上兩人輪流值班瞭望火情。「11年前我們剛上來的時候,這裡只是一座簡易的紅磚房,不通電、不通水,取暖靠燒火。」齊淑豔說,「那個房子,天一冷上下透風,爐火燒得通紅,裹着棉被都凍得發抖。早上起來一看,饅頭凍得梆梆硬,鹹菜凍成了冰疙瘩,豆腐都凍酥了。」「最初的兩年裡,枯燥乏味的生活讓我們十分憋悶,有時候一個月都見不到一個人影。剛開始倆人憋悶經常吵架,後來連吵架都沒話說了。」劉軍說,「夜晚,山上除了風聲和野獸的叫聲,剩下就是兩個人的呼吸聲,靜得令人害怕。」「秋天落葉松變黃的時候,最想家。憋得難受的時候,我就出去喊兩聲,那麼大的林子只有我自己的迴音。」齊淑豔說,「最難熬的是冬天,眼前只有一種顏色:到處白茫茫一片。想出去走走,但雪太大,一隻腳邁出去,另一隻腳在雪裡就拔不出來了。」爲了排解寂寞,劉軍拿起了筆,開始橫平豎直地練字。後來,望海樓裡裝上了電視機,劉軍每天花15分鐘時間跟着電視學畫畫。多年來,他記不清自己畫了多少張畫,只記得練習紙最初是論斤買的。「公雞啄食」「葡萄熟了」「雪地晴川」「林間巡護」……如今,一幅幅畫作,掛滿瞭望海樓裡的牆面,初一時就輟學的他硬是被寂寞逼成了「畫家」。閒下來的時候,劉軍還喜歡侍弄花草,以打發無聊的時間。在他們居住的望海樓裡,擺放了近20個品種的數十盆花草,有的連他自己也叫不出名字。劉軍一家三代人都在塞罕壩工作。「父親是林場第一代建設者,在我很小的時候,他也是林場的瞭望員,後來調到場部當更夫,還爲林場養過馬。」劉軍說,「現在我的兒子是林場的一名撲火隊員。」
在塞罕壩這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場裡,有9座望海樓,其中8座由像劉軍、齊淑豔這樣的「夫妻檔」共同值守。55年來,塞罕壩林場沒有發生過一起火災,瞭望員們功不可沒,他們也因此被譽爲「森林的眼睛」。(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