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國產疫苗具備保護力?專家曝1關鍵
蔡政府執力推動國產疫苗,但技術問題多,導致爭議不下。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爲,國產疫苗是否具備保護力,得看能否應付南非、印度、英國與巴西等變種病毒株,並比較對新舊抗體的綜合濃度,如此二期橋接三級臨牀試驗進度纔有效果。
長風基金會今(19)日邀請陳秀熙發表線上演講。陳秀熙提到,新冠疫情來得迅猛,並在國際快速蔓延,傳統疫苗研發需要4到5年時間,根本不足以支應這起全球大傳染,因此輝瑞、莫德納與AZ纔會在三期臨牀試驗階段,就緊急授權上市。
陳秀熙也提到,新冠疫情很快從一開始的武漢病毒株,進化成英國等新型變種病毒,WHO很清楚,這些已上市的國際疫苗,沒辦法對新型病毒產生效力,纔會出現二期橋接三期疫苗技術,以克服變種病毒。
因此,陳秀熙強調,三期臨牀試驗階段便上市的疫苗,與二期橋接三期的疫苗技術,完全是兩種使用目的。
至於國產疫苗,陳秀熙則說,我國在去年並非疫區,沒有發生社區流行,確診案例不足,導致執行疫苗研發三期臨牀有困難,但今年5月起臺灣已經成爲疫區,國產疫苗應可在國內進行三期臨牀,即使二期後就通過EUA還是要做三期,才能確保疫苗打到人體到底有沒有足夠的保護力。
各界十分擔心,政府力推國產疫苗,卻難取得國際認證,陳秀熙則建議中央,國產疫苗得進行第三期臨牀試驗,至於如何進行,可以生物相等性的方式,將得過新冠肺炎的血清抗體,比較施打國產疫苗的血清濃度,並將所有資料都呈現給大衆,甚至AZ疫苗出現不良稀少反應,國產疫苗也可證明國產疫苗效力沒有比AZ疫苗弱,如此便不需要將國人當作國產疫苗安慰劑。
陳秀熙也說,之所以建議政府在這個時段採用此作法,在於如果疫情過去、受控制,國產疫苗要在國內進行實驗將更困難,其他國家的疫苗也將進入第四期研究,各國食藥署等相關單位,否定臺灣的國產疫苗機率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