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西方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艱難求生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4日報道,在電動汽車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動汽車企業與在轉型過程中落後的傳統車企形成鮮明對照。全球11家主要車企公佈的2024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豐田、大衆汽車等9家企業利潤下滑。隨着成本的上升,傳統車企開始感受到電動化轉型求生過程中的陣痛。

在三季度財報說明會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信心滿滿地表示:“儘管競爭環境非常嚴峻,但我們仍然實現了利潤增長。”大衆汽車首席財務官阿爾諾·安特利茨的表態則透露出些許無奈:“業績反映出嚴峻的現實。大衆汽車必須大幅削減成本、提高效率。”

我們從銷售額和銷量的角度對11家主要車企的財報進行分析後發現,在電動化轉型浪潮中領先一步的企業高歌猛進,後進企業則全面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明顯。

豐田以5737億日元(約合37億美元)的淨利潤保住了第一的位置,但利潤降幅達到55%。本田淨利潤則大降61%,至1000億日元。日產甚至錄得93億日元的虧損。德系汽車三巨頭大衆汽車、梅賽德斯-奔馳、寶馬的淨利潤降幅均在50%以上。

在美國車企中,福特汽車淨利潤下降26%;通用汽車因大排量車業績堅挺淨利潤僅略有下降。

以生產燃油車爲主的傳統車企業績持續低迷。與此同時,特斯拉淨利潤實現了17%的增長。特斯拉每售出一輛車獲利69萬日元,力壓梅賽德斯-奔馳的47萬日元高居榜首。

美國考克斯汽車諮詢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美國汽車的平均庫存時間(即從到貨到售出的週期)爲81天,而在2023年8月這一數字僅爲58天。支付給經銷商的激勵金約爲每輛車3500美元,同比增加50%。

日產未能在美國市場投放混動汽車,其車輛的庫存時間已達105天。該公司支付給經銷商的激勵金更是達到每輛車4500美元,這是其陷入虧損的主要原因。豐田在混動汽車領域頗具競爭力,車輛庫存時間僅爲33天,支付的激勵金也控制在每輛車1450美元。

競爭愈發激烈,各家車企都在投資電動化轉型帶來的負擔中苦苦掙扎。

斯泰蘭蒂斯集團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說:“拉長電動化轉型週期是一個巨大的陷阱。”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需要長期同時投資燃油車和電動汽車,那麼車企將面臨盈利能力下降的問題。

電動化和智能化等趨勢正在推動汽車行業迎來百年一遇的變革期,不少車企都在遭遇陣痛。

難以大幅增收的商業環境也限制了車企在電動汽車研發方面的投入。

本田計劃在2030年度前投資10萬億日元用於研發電動汽車和相關軟件,但在今年三季度僅研發經費一項就導致營業利潤下滑529億日元。

通用汽車已兩次推遲對電動皮卡工廠的投資。該公司原本的目標是,到2025年讓其在北美的電動汽車年產能達到100萬輛,但該目標也被調整了。福特將不再自主研發大型電動汽車,未來面向電動汽車的投資將以中小型車爲主。

隨着對電動汽車相關設備的投資增加,折舊費用也在膨脹。日美車企出於維持供應鏈的需要,承擔了更多人力成本。

隨着電動汽車需求呈放緩趨勢,全球各地的增長預期也不盡相同。

摩根證券公司的汽車行業分析師岸本章認爲,考慮到美國有關電動汽車的監管措施和新興市場需求的下行風險,現階段還難以對日系車企的業績做出預測。

隨着市場對軟件定義車輛(SDV)的需求上升,以開拓未來需求爲着眼點的合作也相繼展開。豐田已宣佈與日本電信電話公司就研發預防交通事故的人工智能展開合作。在主要競爭對象發生變化的背景下,車企能否從單純的製造商轉型爲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將成爲殺出重圍的關鍵。(編譯/劉林)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