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企汽車供應鏈 數位轉型搭電動車商機

隨科技日新月異以及全球節能減碳意識擡頭,燃油車轉爲電動車已成爲未來不可逆的趨勢,此變革也將使汽車價值鏈重新洗牌,並讓傳統汽車產業構成重大威脅。

疫情影響全球車市,許多汽車品牌廠紛紛向臺灣半導體業護國羣山搶單的態勢可謂盛況空前,加上氣候變遷等各種因素導致缺料及供應鏈斷鏈的問題雪上加霜。

KPMG安侯建業分所營運長暨工業產業主持會計師張字信引用「2021臺灣CEO前瞻大調查」指出,臺灣企業前三大風險爲供應鏈、數位網路安全、新興顛覆性科技。其中供應鏈風險爲臺灣與全球CEO關注的首要風險,84%臺灣CEO表示面對疫後供應鏈的變動與重組承受極大壓力;40%臺灣CEO計劃能透過增加新的供貨來源地域使企業的供應鏈更具「彈性」,從而使供貨來源多元化。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則強調,除了彈性,更要強化「透明」,讓供應鏈相關的流程與利害關係人透過數位分享訊息,進而強化預測模擬的準確度,以改善報價與產銷的機制。劉彥伯建議未來想要進入電動車供應鏈的相關產業,除了改善供應鏈的彈性與透明度,更要翻轉商業模式、核心技術以及人才培育,特別是適應各國的法規、強化資通訊安全以及ESG,以維持供應鏈「韌性」,才能提升企業長期的競爭力。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建議,國內製造業者應及早檢視於低碳創新、低碳供應鏈的資源配置、投資及佈局,藉此厚植低碳轉型的動能,方能持續保有企業永續發展的競爭力。黃正忠指出,企業須着力焦點於完整進行集團溫室氣體排放與單一產品碳足跡的盤查、及早投入百分百再生能源採購的規劃、評估控溫1.5°C所需的科學依據減碳目標與氣候相關的財務揭露、積極規劃減碳策略藍圖、研擬低碳投資與低碳技術開發的方案等,同時必須落實更加透明化的碳揭露與氣候風險管理及治理。

儘管全球汽車產業因新冠疫情產生供不應求的情況,但卻加速了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腳步。透過數位科技強化電動車的智慧化,衍生的資安問題躍上臺面。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公司經理林軒宇表示,未來唯有在車輛製造商能證明車輛之生產、製造及整車相關智慧功能已具備相當之網路安全管理體系,車輛的資訊安全、型式認證與上市許可才能緊密結合,這也代表資訊網路安全已成爲每個汽車製造商的基本門檻。

林軒宇呼籲,因爲直接跟產品、跟營收有關,若車輛賣出後才發現資安漏洞,召回檢修的成本投入是在工廠裡面完成修補的百倍或千倍以上。因此國際大廠對資安的要求,只會愈來愈嚴格;換言之,多一個資安評鑑指標、就有多一份的着力點,可以用來爭取訂單,這也是臺灣廠商的一個商業契機。

因汽車產業未來走向已和過去大不相同,多數車廠的變革着重於C.A.S.E四大核心(Connected、Autonomous、Shared、Electric),很高的比重會由軟體業、資通訊業與電子業加入,造車的思維也因爲跨產業的投入而有所不同。

中華電信數據通訊分公司副總經理吳坤榮表示,5G新世代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結、網路切片、邊緣運算,將推動車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從過往2G/3G着重「車」救援服務到3G/4G時代着重「人」的娛樂與安全,4G/5G則是着重「人車路」的AI+IoT。吳坤榮指出,汽車資通訊發展需有三大助力整合:5G、跨域科技及平臺整合,這些方能將智慧城市、基礎充電設施普及化等電動車普及化發展必要的周邊配套鏈結起來。

KPMG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認爲,以客戶爲中心的體驗設計將是掌握未來移動服務的關鍵第五顆核心。當客戶的手已經不再放在方向盤上時,同時也考驗百年車廠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