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今登場 強化「民幫軍」、擬推無劇本演練

▲國防部長顧立雄視導颱風後續救災狀況。(圖/國防部提供)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在今(26日)登場,內容聚焦「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等五大主軸。知情官員表示,委員會未來將進行小規模無劇本的演練,讓民間「動起來」、增加參與感,將過去發生災害時的「軍管」概念扭轉爲「民幫軍」。

在「民力訓練暨運用」方面,規劃逐步強化各類民防人力執勤量能,針對民力任務隊成立示範隊、擴充裝備並強化訓練;推動各類型義勇消防人員科技化訓練、各機能型義消專業訓練;強化災害防救志工救災協勤量能,協助地方政府改善基層救災裝備。

此外,也將擴大防災士培訓,協調各部會共同推廣防災士培訓工作,強化災害防救韌性;擴大替代役備役召訓量能,培訓完整民防工作知識及能力,結合支援各地方政府災害發生時之應變任務。

「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聚焦維護國人基本民生物資需求與糧食,並規劃建立戰略物資的囤儲模式;「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目的在確保關鍵基礎設施防護,並維持電力及其所需能源供應。

此外,「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規劃有效提供社會大衆安全防護設施,並強化醫療韌性;「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則確保重要通訊管道、運輸及金融的韌性。

知情官員說,國土辦經常在演練,未來不一定會就原本計劃的演練來執行,而是會聽取委員意見做加強或修正,委員會的目標是要能進行小規模無劇本的演練。此外,演練或兵推的反饋,也會結合到常態的民安、漢光等大型演訓的規劃中。

知情官員強調,全社會防衛韌性是要社會自己動起來,之前的演習都只是政府在動,「民間只是躲到711裡面去吹冷氣,時間到就出來,這樣不叫動員」。進一步舉例來說,過去運送物資的演練,可能就是國軍內部自己演習,沒有與外面的超商、賣場系統結合過的經驗。

知情官員說,這也是爲什麼委員會要有更多政府系統外的民間力量進來,進一步整合,讓演練更貼近民衆需求,要讓民衆知道碰上突發天災、甚至戰時,自己可以做什麼,「要讓民間有感,藉由這些演練讓民間動起來」。

像是今年的凱米颱風這類大型天災,過去多用軍方的戰鬥部隊去清理,但不應該這樣,民間都不知道怎麼動員,「不管是後備軍人、替代役、義消等等,民間有很多人力,平常就要練,讓大家有參與感」。

知情官員指出,過去遇到緊急狀態或是重大災難,傳統上會有「軍管」的概念,但在全社會防衛的概念下應該要轉爲「民幫軍」,民間要先能自救,不能一切都等別人來救。扭轉過去軍管民的概念,也是委員會要跟大家溝通的事情。

▲總統賴清德。(圖/記者湯興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