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也不能窮教育 貧縣砸9億建校
目前綠春高中的4棟學生宿舍、4座連爲一體的教學樓、1座綜合樓、1座食堂和1座籃球場皆已落成。(取自南風窗微信公衆號)
雲南羣山中一個深度貧困縣,砸了2億(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9億元修建高中。這一個連計程車都沒有的深度貧困縣,卻花了2億元,修建了一所高中。於是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無數人的好奇。這個縣是雲南省綠春縣,如此「砸鍋賣鐵辦教育」的舉動背後,有它不得不的苦楚,只有硬着頭皮建學校。
綠春沒有一輛計程車。這座建在山脊上的縣城只有唯一的一條窄街,沒有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不必有計程車。它的公車也和別處不同,體型顯得十分「嬌小苗條」,車上只有8個座位。「這是我們縣專門訂製的,別的地方應該沒有這樣的公車。」司機說:「要是用大城市那種標準的公車,兩車交會就會堵上。」
60畝校園擠4000學生
2018年之前,綠春沒有單獨的高中,只有初中、高中一體的縣一中,位於縣城的中心。這所中學從主街邊上沿着山坡向谷底綿延,正對着主街的教學樓大致和街道海拔齊平,學生宿舍在半山腰,操場則在更深處的臺地上。60畝的校園,除去難以利用的坡地,容納6個年級近4000名學生,顯得擁擠不堪。
此外,綠春的高中長期面臨一個問題。在紅河州,鄰近邊境的南部縣市和深居腹地的北部縣市相比,這裡不僅經濟發展滯後,教育資源也更薄弱,因此綠春成績優秀或家境優越的初中畢業生往往會選擇去外地讀高中,這些高中也會撥出專門的名額或給出優惠政策來吸收綠春籍學生。
一位老師說,往年中考時,內地省分和昆明的民族班「掐」一批,州一中「掐」一批,教學水準更好的北部縣市中學再「掐」一批,於是縣內各初中應屆畢業生中大約有400名左右會流失,都是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讓高中辦學陷入了惡性循環,正因如此,建立一所能留住本地學子的高中,已經勢在必行。
2018年9月,高中部從一中剝離,搬進了依山而建的新校園。這座佔地163畝的新校園離縣城頗有一段距離,比起一中門口熙熙攘攘的鬧市,顯得格外幽靜怡人。目前4棟學生宿舍、4座連爲一體的教學樓、1座綜合樓、1座食堂和1座籃球場已經落成,但校園內路面還沒完成,各建築物之間的地面依然鋪滿了碎石。
校方人員說,綠春交通不便,運輸建築材料也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如鋼筋、水泥等大多來自一兩百公里外的元陽、建水等縣。這些地方直線距離雖然不遠,但山路狹窄崎嶇,汽車往往要跑三四個小時,運輸量也小,這是建設成本巨大的重要原因。
至於花了2億元,準確資料是1.98億元,這是幾年前籌劃建校時預估的建設資金,因爲綠春不可能很快籌措到這樣一筆鉅款,這是幾年來一筆一筆地爭取中央、省、州各級的專項資金和轉移支付以及政策性銀行貸款累積而來的。「整個建校工程比愚公移山還艱辛」。
小靈通 綠春縣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屬的一個縣,位於紅河州西南部,泗蘭江、小黑江流貫,縣政府駐大興鎮。面積3167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0萬人。世居民族有哈尼、彝、瑤、傣、拉祜、漢六種,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7%,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7.4%。
綠春縣與越南萊州省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3公里,屬中越自衛還擊戰時的前沿陣地,也是大陸首批確定的重點扶持開發縣。綠春是哈尼族最集中的家園,是哈尼標準語音所在地和哈尼原始宗教文化聖地,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和原生態民族文化資源。(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