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不但無威懾效果 還可能刺激開戰
步步爲營:解讀美中臺未來7種情境(TVBS)
然而,有些支持「戰略模糊」的專家認爲,斬釘截鐵地跟臺灣保證美國一定會出兵捍衛臺灣,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政策與修辭的轉變也可能會讓中國認定美國違反了當初建交談好的條件、威脅中國主權。如此,習近平就更有可能趁解放軍目前還佔有優勢的時候對臺灣發動攻擊。換句話說,把「模糊」變「清晰」,不只沒有威懾的效果,反而可能刺激中國開戰。支持繼續採用「戰略模糊」的專家認爲,中國的首要目標是阻止臺灣獨立,長期目標纔是實現統一,而且兩岸分治主要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政治問題,如果可能,中國會更希望實現不流血統一。中國的對臺策略主要是想在臺灣人民之間散佈一種絕望感,使他們相信和中國統一纔是未來唯一的可行之路。習近平也是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才愈來愈常訴諸脅迫手段。卜睿哲在《艱難的抉擇:臺灣對安全與美好生活的追求》(Difficult Choices: Taiwan’s Quest for Security and the Good Life)一書中將此策略稱爲「非暴力脅迫」(coercion without violence)。
此外,反對從「模糊」變「清晰」的專家還提出,習近平已經意識到武力侵臺帶來的風險是難以承受的。首先,與美國的軍事衝突有可能升級爲對雙方國土的攻擊,甚至有可能引發核戰。解放軍可能陷入一場同時與臺灣和美國對抗的持久戰;中國大部分的海軍可能會被摧毀,成千上萬人可能因此喪生。再者,兩岸戰爭很可能會阻礙習近平實現其他重大目標,例如讓中國在二○三五年成爲全球創新大國、在二○四九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此外,中國對臺灣動武也可能使得與中國存在領土爭議的國家因爲害怕而紛紛加入反中聯盟。更有甚者,就如同俄羅斯在二○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入侵烏克蘭之後,遭受美國及其衆多盟友共同實施的經濟制裁,若中國武力侵臺,同樣會受到她們聯手製裁,包括禁止中國銀行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服務進行國際的收款和支付、對個人實施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限制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以及禁止中國的特定產品進口。
還有部分專家認爲「戰略清晰」的政策可能會讓臺灣未來的領袖有恃無恐,大膽推動獨立,並因此招致中國的武力攻擊,連帶將美國捲入兩岸的軍事衝突之中。此外,如果臺灣確定中共來襲時美國會出兵、領土安全無虞,那麼臺灣的政府和軍方或許在備戰方面就不會那麼積極。
美國國會、學術界和智庫爲了「戰略模糊」和「戰略清晰」爭辯不休,但這些討論並沒有延伸到拜登政府內部。拜登政府的官員表示,他們認爲現在沒有充分的理由改變美國政策。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甚至表示,如果美國明確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會保衛臺灣,會產生「重大的不利」,他認爲「維護和平穩定的最佳方法是透過外交、國防創新與美國的國力,向中國領導階層發出一致的訊息,使他們不會在未來妄圖採取危險的挑釁行動」。(三之二,摘自TVBS《步步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