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關於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若干措施》解讀

郵儲銀行賓川縣分行到企業開展金融服務 通訊員 湯紅梅 劉宏波 攝

爲促進金融供給和實體經濟有效適配,近日,省發展和改革委、省財政廳、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聯合制定出臺《關於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做優做強金融產業、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等5方面15條措施,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支持降低

實體經濟經營發展壓力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命脈,建立豐富金融組織體系至關重要。《措施》提出,對新設立的外商獨資法人金融機構,或境外金融分支機構(分行、分公司),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500萬元;對新設立的合資法人金融機構,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力爭兩年內在省內打造1家AAA級融資擔保公司,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支小支農主業,更好發揮準公共服務功能。

“我們將加大財政資金對金融機構的激勵作用,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到雲南新設分支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將引導金融機構向偏遠地區延伸服務半徑、提高覆蓋面和可及性,同時發揮融資擔保風險、增信作用,吸引和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

“受疫情影響,枇杷價格大跌,種植戶要維持正常經營,急需資金週轉,但大部分農戶都缺乏貸款抵押物。”蒙自市南疆水果產銷專業合作社童總表示,爲助力農戶破解抵押和擔保難題,當地建行通過“鄉村農擔貸”爲合作社提供了200萬元貸款,合作社得以正常經營。

《措施》明確,降低中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成本,落實好支持普惠小微的市場化工具引導作用。督促指導金融機構按規定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收費、人民幣轉賬匯款手續費、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惜貸、抽貸、斷貸、壓貸。同時,發揮再貸款支持作用,省級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對借用支農再貸款加大鄉村振興領域信貸投放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按再貸款金額的1%給予財政貼息。

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負責人表示,人行將探索推廣再貼現辦理窗口,力爭全年全省支農支小再貸款累計投放規模較上年翻番,再貼現累計辦理規模增長80%以上、超過500億元。“這些政策組合拳將助力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量’‘價’協同,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實體經濟。”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將加大貨幣政策工具運用,通過多種方式督促指導金融機構加快信貸投放,促進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支持降低實體經濟經營發展壓力。

提高金融機構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爲強化對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正向激勵,綜合評價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成效,《措施》提出,開展重點領域金融創新項目評選,對於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大的金融機構,以及優秀金融創新項目,給予“突出貢獻獎”“金融創新獎”表彰。同時,發揮財政性資金對信貸投放引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企業貸款投放,推動信貸資源向實體經濟傾斜。積極推行“專項債券+市場化融資”組合融資模式,健全優化項目融資結構。

“目前,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已成爲我省企業直接融資的主渠道,累計爲雲南企業提供了超萬億元的資金支持。”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綠色+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掛鉤”永續中票等多個產品落地雲南,全省首單科創票據和常發行計劃項下的債券也順利發行,將力爭2022年雲南省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高於上年同期,保持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全國排名靠前。

統籌完善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加強信息共享整合意義重大,《措施》提出,要充分利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省級地方徵信平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信息系統,進一步採集納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進出口、水電氣、不動產登記、知識產權、科技研發、環評等信息,健全企業信用數據與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機制。

“目前,我省已完成了平臺系統開發和功能測試,平臺可實現融資需求對接、市場主體畫像、企業風險監測預警等功能。”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推進全省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工作,進一步整合市場主體司法判決及執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等公共信用信息,逐步將納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進出口、水電氣、不動產、知識產權、科技研發等信息納入共享範圍。同時,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儘快實現平臺的上線運行,豐富徵信產品服務,促進中小微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好融資發展。

“我省面向中小微和‘三農’市場主體推出的一系列鼓勵性補貼獎勵惠民惠企實效措施,是進一步夯實當前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穩物價,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等各項宏觀經濟工作的基礎。”雲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雷揚表示,受疫情衝擊,中小微和“三農”市場主體的脆弱性越發顯現,對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更爲迫切。由於針對中小微和“三農”市場主體的金融服務需要更多機構支持,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針對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好我省“三農”的獎懲機制,以引導更多金融機構迴歸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源,切實提高我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雲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雲報全媒體記者 楊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