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禧 年 青 春 讀 物 揭 秘 報 告》

以前學校門口報刊亭總是擺着琳琅滿目雜誌漫畫

時隔多年,那些吊足了90後胃口的讀物現在都怎樣了?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阿衰》大概是小學時期的初代國產漫畫書了吧。提到主人公——超級糗蛋阿衰,學霸同桌大臉妹,還有年輕時髦的班主任金乘五,大家應該回憶滿滿。

即使在今時今日看來只能稱得上是略帶糙感的淺薄段子合集,但它依然是當年的課桌底傳閱書熱門 top。在那個手機還未在小學生普及的年代,阿衰的歡喜糗事是孩子們大部分的慰藉來源。

《阿衰on line》誕生於2003年的《漫畫party》,在2016年版的故事裡,大臉妹因爲鑽石卡在了阿衰的腦門裡,而選擇放棄了重點高中和阿衰活在一起,後來有了女兒和孫女。

磕到了,磕到了。

如今《阿衰on line》已改編爲動畫片,並在B站播出了整整四季。書籍也連載了12年,目前持續更新到了64冊。

楊紅櫻可謂90後小學生的“女神”,《淘氣包馬小跳》一定程度上也是小學時期的“作文標杆”。

在楊紅櫻的另一冊書籍《笑貓日記轉動時空的傘》中,給了《淘氣包馬小跳》這樣一個“結局”:笑貓得到了一把時光傘,這把傘能知過去和未來。笑貓就轉動這把傘,看到了未來。

它看到馬小跳成爲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建築設計師,還當上了主管城市建設規劃的市長。路曼曼成爲了律師,最終因爲性格過於傲嬌,不願表白,最終與馬小跳擦肩而過。馬小跳和安琪兒結婚了。

林果則成爲了芭蕾舞藝術家,和擅長體育的張達在一起。

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在一家電視臺主持一檔少兒節目,教小朋友們做飯,並和富二代在一起了。

毛超成爲了公司副總。至於丁文濤,他最慘,過着失敗的人生。

目前,《淘氣包馬小跳》雖然沒有2003、04年每年更新6本那麼火爆,但也依舊保持着每年更新1本的速度,到2020年已經更到了28本。

而現在,除了實體書,我們還能在電視劇、動畫片、舞臺劇……等越來越豐富的傳播載體中看到它的身影。

這部漫畫簡直是小學時期的“磕CP”之王。本來書中就有“雙男主”的設定,外加“九十黨”和“九琉黨門派之爭,還有“三四月”的生死CP、“滄玄月”的冰冷CP,簡直一個CP大亂燉。

《偷星九月天》作爲小學高年級時的人氣漫畫,當時只要一個同學買了雜誌,全班同學都眼巴巴地等着傳閱。

在結局中,大家用異能幫助九月重生。九月重生後才發現,在對付三皇合體時,十月和琉星爲了讓水晶球平安送回,被吸盡了原神,都變成了小孩子。

九月最終也沒有在十月和琉星中做出明確的選擇,而是恢復了自己飛天大盜的身份,去偷取古希蘭秘寶讓他們恢復成大人。

在2017年初,這部連載了接近九年的漫畫完結了。目前在「知音漫客app」上可以看到459話的全部內容

會接觸雜誌的90後對《最小說》一定不會陌生,即使沒有認真讀過,也多少因爲它精緻的畫風而多看幾眼封面

那段時間裡以郭敬明爲代表的“疼痛青春”制霸中學校園,旗下的作者人氣也很高,比如笛安、落落等等。

在電影《小時代》與《爵跡》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羣嘲高峰之後,《夏至未至》與《悲傷逆流成河》也逐一被拍成電視劇。

不過如此火爆的刊物,也在2016年12月以雜誌的形式出了最後一期,但那些稚嫩天真的少男少女情愫會在這些篇章書頁中被永遠留存着。

封面全是清純少女的《愛格》,一定是高中第三節晚自習的度日佳品。

在每一個寫完作業又不想複習預習的夜晚,把一本《愛格》壓在練習冊底下。讀到精彩的段落便折起來,悄悄地傳給閨蜜

不過《愛格》大多以“快餐式”的短篇小說爲主,並沒有留下太多驚豔一時的佳作。

好消息是,這本雜誌目前依舊以每半月一刊的形式發行,想懷念中二時代的少女們還有機會“爺青回”。

風靡高中的還有潮流雜誌。

同學們總是在體育課上不約而同地走向小書攤,每雙週一更新的《1626》和每半月出刊的《YOHO!潮流志》,無疑是各個“弄潮兒”的時尚紅寶書

和媽媽們喜愛的《米娜》《瑞麗》等大牌雲集時尚雜誌不同,《1626》和《YOHO!潮流志》更聚焦潮流文化、色彩穿搭以及潮牌設計等等,封面明星更加年輕化,雜誌版式設計較之同類也更前衛。

目前這兩本潮流雜誌的紙質版均已停刊,轉爲了 app 的線上內容形式。換個方式延續着酷炫的排版和新潮的理念,當然也少不了帶貨的環節。

不同於其他紙質雜誌停刊即消失的遭遇,YOHO 在南京的市中心——艾尚天地開設了首家線下旗艦店。

邀請設計了東京澀谷的 BAPE® 、 UNIQLO 各地旗艦店的片山正通進行主體設計,店內是潮牌和聯名限量款云云云云集,從紙上內容到線下場景,想念 YOHO 的朋友還有回憶地可尋。

到現在我也依舊能清晰地回想起學生時代閱讀書籍的種種場景。

小學的圖書角擺滿了《淘氣包馬小跳》和《笑貓日記》,朋友們都喜歡收集《知音漫客》週年刊的畫集和海報;初中門口最熱門的書是小開本的恐怖雜誌,躲在被窩裡看格外香;高中時遇到一本好書會整個班傳閱,練習冊底下壓着雜誌,看到連載的新書出來會激動地抱在一起尖叫,也會被拙劣的情節逗到掉眼淚。

在那個時期看這些書的孩子們都長大了,但這些雜誌也漸漸地消失了。

大街上的報刊亭越來越少,偶爾路過的時候也很少上去挑選,取而代之的是低頭多刷過的幾條熱搜。

越來越多的作品轉爲線上登載,碎片化的瀏覽也取代了閱讀紙質書籍的時間。

其實,以前風靡校門口的書籍和雜誌,只是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換了更多種的形式存在。而那一堆堆囤在書櫃角落捨不得扔的絕版書籍和雜誌,也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