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銀理財聯合21世紀經濟報道發佈 《理財行業高質量發展白皮書》
11月15日,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聯合21世紀經濟報道在2024“智能財富管理論壇”秋季研討會上發佈了《理財行業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會議邀請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專業人士,聚焦理財公司發展五年來的歷程和現狀,分析挑戰、創新並展望未來趨勢。
理財公司自2019年以獨立法人形式成立以來,已走過5個年頭,成爲我國財富管理行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銀行資管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成果。目前市場上共31家理財公司,服務1.2億投資者,管理資產規模25.4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規模的86%,在爲投資者帶來合理收益、推進淨值化轉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不過,理財業也還面臨着許多挑戰,例如產品期限持續縮短的自身問題,以及經濟週期、利率走低、股債波動等外部市場風險,近年部分理財產品已出現過“破淨”。今年的“資產荒”進一步倒逼理財業在投資端提升投研能力建設,房地產市場週期性調整、資產價值泡沫則拖累着需求。
理財業如何破題?下階段如何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在本次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等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專業人士從不同角度分享了真知灼見。
理財公司5年發展成效顯著
“銀行在財富管理行業中的優勢地位相當穩固,數字財富管理的特點和優勢越發彰顯。”在回顧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趨勢時,高峰如是總結道。
其中談及數智化對財富管理的驅動作用,高峰表示,首先,銀行業在積極推進零售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在融合人工智能與金融上都做出了許多有益探索。其次,破解財富管理難題的應對方法,一是通過客戶數據化、數據策略化、理財專業化、工具模型化實現財富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二是注重用戶體驗提升;三是通過組織變革實現業績融合;四是數智化驅動財富管理“新業態”。
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毛焱就《理財行業高質量發展白皮書》的主要構思及農銀理財的轉型實踐進行分享。回顧五年來理財行業在專業化、市場化、多元化、特色化方面的發展成果,展望未來發展趨勢,助力理財行業開啓下一階段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仍面臨外部市場風險及自身變革等挑戰
不過,多位與會人士談到,目前理財業還面臨着許多挑戰。
高峰表示,一方面,外部環境發生悄然變化。“五篇大文章”中,尤其科技金融和養老金融賦予了數字化轉型的新使命、新方向;從單一儲蓄向多元資產配置變遷、資產配置由短到長、長尾客羣成爲財富管理“金礦”等變化形成了對財富管理的新挑戰。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正在進行自我變革,具體表現爲由產品提供者變爲客戶陪伴者、在投研投顧上的專業化水平提升、以及深化對於銀行業大模型小模型組合應用的實踐等方面。
今年的外部環境就給理財業帶來不小難題,例如在需求端,表現爲需求不足。“直觀來看,收入分配不均、資產價值泡沫、疫情衝擊、房地產市場週期性調整、全球金融危機等是需求不足的誘因。然而,造成需求不足的更深層原因在於收入、支出、信貸三者之間相互強化的螺旋式負向循環,其中信貸是導致循環向下走的快變量。”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副所長張斌說道。
張斌對此建議,在需求不足成爲最突出挑戰時,首先需要全力阻斷需求不足。把握好化解地方債務等結構性改革的節奏,避免與經濟脆弱性疊加。其次,管住投資、企業盈利和信貸這三個快變量是關鍵。再次,最有效的舉措是降低政策利率、擴張政府舉等逆週期政策。
“歷史經驗表明,要以足夠大的力度進行逆週期政策調節,從而真正改變市場預期。2025年將是走出需求不足十分關鍵的一年。經過幾年的價格調整和市場出清後,行業和企業存在結構性機會。若逆週期政策充分發力,將會帶來整體經濟活力的顯著回升。”他說道。
在投資端,今年“資產荒”進一步倒逼理財業在投資端提升投研能力建設。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債券市場多個期限的利率債被大量搶購,推動收益率降至歷史低位,債券是理財配置的大頭。同時,資金在A股市場抱團銀行股等高股息的現象突出。9月下旬一攬子政策發佈以來,資本市場回暖,股債蹺蹺板又有所顯現。
資本市場是財富管理的基石。在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看來,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發展極爲重要。通過居民部門財富的止跌回穩和回升,爲穩定和擴張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礎。一方面在穩定房地產市場上發力,另一方面讓金融資產止跌回升,爲金融改革和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他提到近期央行創設的兩個新工具,將資本市場資產價值納入貨幣政策目標,連接了央行流動性與資本市場,改變了資本市場的生態鏈。同時將貨幣政策目標和功能轉爲保持存款人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雙重穩定,有益於適應我國金融體系的變遷。此外,證監會對併購重組、金融監管總局對保險資金入市等方面的制度變革,都體現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決心。
“下一步,要改善上市公司結構,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在完善的法治和適當有效率的政策激勵下,中國經濟將不懼外在風險,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吳曉求說道。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漫江在圍繞“逆全球化與中國經濟轉型再探討”展開分享時談到,一是由於共和黨的全面勝利,投資者預期美國股市未來一年保持上漲;二是美元重回強勢地位,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可能影響中國出口和貨幣政策;三是商品市場預期不容樂觀,特朗普上臺後大力發展經濟可能會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的可能挑戰包括,貿易戰對經濟增長構成壓力;有效刺激國內消費需求的挑戰;以及人民幣幣值穩定對財政政策力度的要求等。此外,我國還面臨着包括芯片競爭等科技挑戰與風險,需謹慎思考和應對。”她表示。
銀行理財保持高質量發展之道
從理財行業長期深化轉型角度,與會人士也提出許多建議。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首先,理財行業需由資產管理向財富管理轉型。銀行理財的轉型不僅僅是產品形態的改造,更重要的是金融理念和定位的轉變。資產管理以產品屬性爲核心,關注投資研究能力和風險管理;而財富管理以客戶需求爲中心,關注如何提供綜合服務。
其次,理財行業轉型面臨的挑戰及應對。其中,在客戶偏好洞察上,需要了解中國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的變化,以及不同客羣的收入分配和偏好。在產品差異化上,面對理財產品高度同質化的現狀,需要基於客戶分層和研究來提供差異化產品。在投研能力建設上,則需要圍繞差異化客羣特點進行。最後是監管層面的挑戰,理財子作爲機構投資者,其行爲會對市場波動產生影響,需提前在監管層面進行考量並進行方法上的優化。
“長期的轉型有賴於各方對行業定位以及長期發展思路的明確。一方面有助於理財子行業發展的更好,另一方面對中國金融市場做出更多的貢獻。”曾剛說道。
高峰也談到機構要增強投研投資能力,同時他建議財富管理行業應拓展非母行銷售渠道,擴大同業代銷“朋友圈”,同時深耕養老金融及其產業,創新第三支柱理財產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談到數字資產的開發利用和監管等。他表示,在數據資產的開發利用上,資本和金融的入場是關鍵。目前對於數據的設計是按照土地資源的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路徑來推進的。然而面對數據安全風險等問題,對於數據資產的開發不宜過早進行資本化。此外,數字資產與數據資產有一定的相通性,但不能劃等號。以數字貨幣爲代表的數字資產是狹義上的定義,而數據資產則更爲廣泛,且主要是針對b端。
“一刀切的方式對於創新技術和理財產品、以及打造新業態是一種傷害。倡導對數字資產採取分類分級的方式管理,通過監管沙盒的方式允許市場進行更多探索。”歐陽日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