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奮進力量 譜寫壯麗篇章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
6月8日―7月6日,本報推出“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特刊26期,“豐收中國 最美畫卷”“自主創新 奮勇前行”“始終做黨和人民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爲推進偉大事業提供堅強紀律保障”……一組組詳實數據,一個個奮鬥故事,一幅幅生動畫面,聚焦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全面展現百年大黨的夢想與追求、情懷與擔當,突出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貨物進出口總額31361億元,同比增長26.9%……國民經濟保持穩定恢復,發展預期向好,內生動力加強。“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
回首來路,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把我國建設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以貫之的主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今天,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迴旋空間大,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農業壓艙石越來越穩。我們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糧食產量實現“十七連豐”,連續6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爲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贏得了主動,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
製造強國建設闊步前行。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
社會事業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黨中央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公共衛生整體實力、醫療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全民身體素質、健康素養持續增強。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一張張“健康網”牢牢地守護億萬百姓安康。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經過多年不懈努力,2020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85.2%,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4.4%。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遍佈城鄉,一陣陣琅琅讀書聲迴盪……教育公平之光普照城市山鄉。
文化事業繁榮興盛。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文化投入力度持續加大,文化遺產保護成效突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消費水平不斷升級。2020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03個,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達98514億元。
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逐步提升到目前的23.04%。地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我國正走在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大道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打贏脫貧攻堅戰,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經過8年攻堅,脫貧羣衆“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6079元增至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長11.6%。
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一項項惠民政策,讓人民羣衆生活更殷實。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2.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縮小至2.56。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落實,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2013年至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超過1300萬人。
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社會保障建設全面發力,參保範圍擴大,待遇穩步提高,服務日趨便捷,2020年全國養老保險覆蓋9.98億人,近2.9億人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國泰民安是人民羣衆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截至2020年,全國刑事案件立案總量已連續5年下降,八類主要刑事案件數和查處治安案件數連續6年下降;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全國羣衆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達到98.4%。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羣衆安居樂業創造了安定有序的環境。
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黨領導人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推進。以憲法爲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了重要保障。
法治政府建設步履堅實。“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各類行政審批大幅壓縮,中央層面覈准的企業投資項目壓減90%,非行政許可審批退出歷史舞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施。
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高司法能力和公信力,制約司法能力、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體制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近年來,我們黨陸續制定或修訂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等黨內法規,保證了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黨員人數持續增加,戰鬥力不斷提升。截至今年6月5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爲9514.8萬名,現有基層黨組織486.4萬個。同時,進一步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全國99%以上的城市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設立黨組織,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基本實現應建盡建。
馳而不息推進作風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定位,深挖細查頂風違紀問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個個節點堅守,一個個問題解決,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62.6萬件。同時,截至今年6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已連續93個月公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月報數據。
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鞏固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嚴肅查處一批高級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堅決整治發生在羣衆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打虎”“拍蠅”“獵狐”三管齊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綜合效益不斷凸顯。
同18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同11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同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向國際社會供應超過4.8億劑新冠疫苗……中國同各方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行動,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注入強大正能量。
中國共產黨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爲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創新局面,黨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維護世界和平見證中國行動。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多次被寫進聯合國文件。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維和出兵國,參加近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
推動全球發展見證中國作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各方共建“一帶一路”,讓發展成果惠及沿線更多國家和人民。中國持續擴大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同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9個自貿協定,服貿會、進博會、廣交會、消博會等搭建起立體式國際合作平臺。
加強全球治理見證中國擔當。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並踐行多邊主義。從舉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到深入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改革,再到推動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國際合作機制,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關鍵推動力量。
回望百年路,初心堅若磐石。奮進新徵程,凝聚磅礴偉力。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接續奮鬥,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圖片說明:
圖①:6月22日,河北永清縣,收割機在麥田中作業。
張玉宇攝(人民視覺)
圖②: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
圖③:陝西西安,寶蘭高鐵開通後的動車組列車。
王曙天攝(影像中國)
圖④: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攝
圖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圖⑥:港珠澳大橋。
新華社記者 樑 旭攝
本報記者:朱 雋 王 浩 孟祥夫 胡澤曦
版式設計:沈亦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