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咖啡拉花現代才流行? 其實宋朝人早就會了!

▲宋朝文人歐陽修。(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文/李開周(青年學者

現代有些拉花大師可以在拿鐵咖啡以及抹茶拿鐵上作畫,宋朝茶人也有這個本事。宋初大臣陶轂在《清異錄》中寫道:「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細如畫,但須臾即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喝茶的風氣是在唐朝興盛起來,在茶湯上作畫的技藝卻出現於「近世」,也就是五代十國和北宋初年。

這是一門非常神奇的技藝,表演者一手下湯(往茶碗裡注入熱水),一手運匕(用尖頭的茶匙迅疾而巧妙地攪拌茶湯),茶湯表面很快浮現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圖案,或如飛禽,或如走獸,或像昆蟲,或爲花草,就像用畫筆勾勒出來的素描。隨着茶湯不斷注入,同時也隨着手法不斷改變,上一個圖案消失了,下一個圖案又冒出來了,旋生旋滅,不即不離,猶如佛陀眼中的大千世界。▲現代分茶表演通常是用竹枝蘸上濃稠的茶泥,在茶湯表層泡沫勾畫圖案。(圖/時報出版提供)在宋朝,這門技藝稱爲「茶百戲」,也稱爲「分茶」。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說:「雷州鐵工甚巧,製茶碾、湯甌湯櫃之屬,皆若鑄就,餘以比之建寧所出,不能相上下也。夫建寧名茶所出,俗亦雅尚,無不善分茶者。」廣東雷州的鐵匠善做茶具,打造的鐵茶碾、鐵茶壺和鐵茶櫃極其精巧,渾然一體,就像用現成模具鑄造而成。雷州人喜歡喝福建出產的建安茶,並能用建安茶表演分茶,幾乎沒有人不會這門技藝。當時雷州尚未開發,屬蠻荒之地,連這種地方都「無不善分茶者」,足證分茶在南宋已經到了非常普及的地步。現代拉花師在咖啡和抹茶上拉花,主要依靠的是牛奶:將牛奶打成奶泡,與咖啡或抹茶混合,由於兩種液體的密度不同,顏色也不同,所以才能讓奶泡有規律地浮現在上面,從而形成漂亮的圖案。宋朝人純用茶湯這一種液體,怎麼可能弄出圖案來呢?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把茶湯點得特別稠,像稠粥一樣,然後用一根頂端略有突起的細竹棍兒蘸着更爲濃稠的茶糊在茶湯的表面輕輕勾畫。這種方法比較簡單,相對容易掌握,勾畫出來的圖案又能保持較長時間,便於讓推廣宋茶的現代茶商向媒體和顧客展示。但是請注意,這個方法並不入流,放在宋朝是會受人恥笑的。

第二種,先點出半碗茶湯,不要點那麼稠,但是一定要點出厚厚的泡沫,然後注入細細的水流,一邊注水,一邊有規律地傾斜和轉動茶碗,此時就會有青黑的圖案從碗底冒出來......這纔是正宗的宋朝分茶。和前一個方法相比,這個方法要難得多,必須靠不斷摸索和艱苦練習才能掌握其基本要領。茶湯之所以能在水流的衝擊下形成圖案,和其成分有很大關係。現在大家已經知道,宋茶是蒸青研膏茶(此處特指片茶,不包括草茶),在研膏的時候,茶多酚大量流失,同時又有少量的茶油稀釋並附著於茶上。這使得宋茶接近於牛奶,更容易打出鬆軟的泡沫,也使茶湯更容易分層:表層是雪花一般的泡沫,底下是含有油脂的茶湯,在巧妙的水力衝擊下,泡沫有規則地分開,而油脂則絲絲縷縷地浮出水面,自然會形成黑白分明的美妙圖案。

▲日本京都八阪神社旁咖啡拉花冠軍店。(圖/記者遊琁如攝)南宋詩人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描寫了正宗的分茶表演是什麼樣子: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萬變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不須更師屋漏法,只問此瓶當響答。「顯上人」是一位僧人,擅長分茶,他把極細的茶粉放入福建特產的兔毫盞,用銀壺煮水,煮沸以後注入茶盞,一邊注水,一邊用宋孝宗隆興元年(西元一一六三年)剛剛出廠的竹製茶筅快速攪動,把茶粉點成起泡的茶湯,然後開始分茶了,只見他一手提着銀壺,一手端着茶盞,銀壺的壺嘴向下傾,銀壺的屁股向上翹,壺裡的熱水像細線一樣注入茶湯。他一邊注水,一邊很有技巧地變換着注水的力度和茶盞的傾斜度,使茶湯表面迅速形成千奇百怪的畫面,有時日月經天,有時寒江倒影,有時形成一組很有氣勢的文字,彼此劍拔弩張,就像當年的嫖姚將軍霍去病在衝鋒陷陣......坦白說,熱愛宋茶如我,學分茶學了好長時間,但是時至今日也不可能像楊萬里詩中那位「顯上人」一樣,竟能如此精采地分茶。對於宋朝茶人,我真是不得不獻上自己的膝蓋啊!

●作者李開周,1980年生,河南開封人,青年學者,《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曾在《新京報》、《中國經營報》、《世界新聞報》、《羊城晚報》、《中國烹飪》和《萬科週刊》等媒體開設專欄。着有《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民國房地產戰爭》等。。本文出自時報文化《擺一桌絕妙的宋朝茶席

博客來|TAZZE|誠品|金石堂 好評發售中!

★圖片爲版權照片,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