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源性補充能力持續下降,六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如何“補血”?
9月24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經研究,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也將持續督促大型商業銀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資本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能力。
在銀行業利潤增長明顯放緩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增加六家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資本補充渠道有哪些?
統籌內外部多種渠道充實資本
大型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中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也是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其資產質量穩定,主要的監管指標處於“健康區間”。
不過,在引導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的背景下,銀行業競爭加劇,截至2024年6月末,銀行淨息差爲1.54%,創歷史最低水平,其中六大行淨息差爲1.46%。銀行業利潤增長也明顯放緩,上半年,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1.3萬億元,同比增長0.4%,較一季度增速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六大行淨利潤增速爲-2.87%。
“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潤留存的方式來增加資本,但隨着銀行減費讓利的力度不斷加大,淨息差有所收窄,利潤增速逐步放緩,需要統籌內部和外部等多種渠道來充實資本。”李雲澤解釋。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經濟下行和結構轉型等影響,大型商業銀行淨息差已降至歷史最低,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資產質量壓力上升,盈利能力受到明顯衝擊,通過利潤留存進行內源資本補充的能力持續下降。資本補充是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手段,服務實體經濟不但需要資金,更需要資本。因此,採取措施增加六家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將增強大型商業銀行發展穩健性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好地發揮其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促進金融穩定和高質量發展。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表示,國有六大行的資本水平總體不低,國家計劃對其增加核心一級資本,主要是爲引導其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短期來看,增資有助於增加國有六大行發揮作用的空間和能力,從長期來看,在對實體經濟讓利過程中,銀行息差持續收窄影響到銀行用自有的利潤來內源融資、積累資本的能力,國有六大行的資本約束還是客觀存在的,因此需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9月24日,央行宣佈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平均調降存量房貸利率約0.5個百分點,降至新發房貸利率水平附近。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對銀行端而言,預計對銀行業淨息差拖累約6.98BP,帶動營收降幅約2.9個百分點,淨利潤降幅約5.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行由於按揭貸款佔比較高,影響相對較大;城農商行按揭佔比低,影響較小。
“存量按揭貸款進一步‘降息’,可能會對銀行的息差產生一定影響。而國有大行是零售貸款,尤其是按揭貸款佔比較高的銀行,對其影響相對來講更大一點。”在曾剛看來,通過適當優化外源融資渠道和途徑夯實核心資本,仍有必要性。
外源性補充資本渠道有待暢通
目前,從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方式看,可分爲內源性補充和外源性補充。內源性補充是指銀行通過留存盈餘的方式來增加資本,外源性補充則指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等。
從操作來看,內源性資本補充最爲簡單,銀行只需將稅後淨利潤轉入留存盈餘賬戶即可,減少了銀行發行股票、債券所需的籌資費用。但內源性資本補充受到銀行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制約。
有市場權威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一直以來,我國銀行業外源性補充資本的渠道有待暢通,補資本主要依靠內源性的利潤留存,淨息差收窄下,資本金不足將明顯制約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當前,銀行淨息差面臨較大收窄壓力,很多銀行有補充資本的意願。如果能夠推動銀行資本補充有效落地,有利於保障銀行可持續經營,提升未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對於通過何種方式補充資本,曾剛分析,“可能是公開市場上的股票增發、再融資,也可能是股東(比如財政部或中投)增資,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來增加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進一步發揮國有大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以及經濟穩定壓艙石的作用。”
有分析稱,上世紀90年代末發行特殊國債爲銀行補充資本的方式將會重啓。1998年6月,有關部門發行2700億元用來補充四大商業銀行資本金。
董希淼則預計,未來將可能通過中央匯金公司注資、定向增發、發行特別國債補充資本等方式,來增加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
同時,他建議,應支持中小銀行加快建立資本補充長效機制,提高中小銀行資本補充能力。如適當優化股東資質條件,簡化審批流程,支持中小銀行引進合格股東進行增資擴股;放寬准入條件,支持中小銀行發行優先股、永續債、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加大力度支持更多優質中小銀行優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