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完全比賽究竟有多難
2012/06/18
舊金山巨人的王牌投手 Matt Cain(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於日前投出大聯盟史上第22場完全比賽,而前1場是在不久之前的4月。最近4年間已誕生了5名完美投手,甚至還有1名是因誤判而沒能留下官方紀錄的。這並非是死球時代(Dead Ball Era),但出現無安打或是完全比賽的頻率卻顯著增加了。這是所有投手夢想、但可遇不可求的紀錄,究竟它出現的機率是多少?
4月白襪的 Philip Humber 投出史上第21場完全比賽時,波士頓的記者 Andrew Mooney 統計自1876年來,全聯盟的平均上壘率,並且扣掉不算在上壘率的失誤,算出投手解決1名打者的機率是 0.652。而要連續解決27名打者、也就是完全比賽的機率是27次方的0.00000983,換算成場次,理論上每4年纔會有1場完全比賽。
什麼原因讓近年來的頻率增加?運動畫刊專欄作家 Jay Jaffe 點出幾點原因:
(1)比賽變多,包含擴編球隊、整季球賽從154場增加到162場,目前全聯盟的比賽場次,比起1960年以前多了將近一倍(97%)。
(2)進攻下滑,嚴格的藥檢是因素之一,2009年平均每場得分4.28分,是1992年(4.12)以來最低的。1994到2000年間,聯盟打擊率有3次在0.270以上,而本季的打擊率0.253,是自1972年(0.244)來最低的,那是美國聯盟採用指定打擊的前一年。
(3)三振率增加,今年所有投手每9局可以送出平均7.50次三振,1981年時只有4.75次,而自那之後就不曾低於5.00次。Bobby Bonds在1970年創下單季被三振189次的紀錄,而且一直保持到2003年。現在這項紀錄的保持者是金鶯 Mark Reynolds的 223次,而 Bonds 的成績只排名史上第12。
(4)防守變好,三振增加表示球打進場內的機會變少,不過防守效率(Defensive Efficiency Rate)卻沒有比較好,現在守備能製造較多出局數,可能因素是教練會採用更多佈陣上的變化。另外,在有可能締造無安打或是完全比賽時,球場上的防守者會更願意去拼高風險的球。先前大都會的 Johan Santana 投出無安打比賽,就是靠外野手 Mike Baxter 撞牆接殺了一個很可能形成安打的球,而他當下不但因傷退場,後來更進入傷兵名單中。
雖然近年來完全比賽似乎不那麼稀奇了,不過它出現的機率還是非常低,而它也依舊是球員及球迷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www.g-pi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