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呼籲限制二本生考研,理由是影響研究生質量,不少高校迴應

考研的理由多種多樣,提升個人競爭力應該是最普遍的,什麼樣的大學生更想改變當前現狀呢?大概是高考沒發揮好,只考上“二本”的學生,爲了改變院校出身,也爲了多一些發展機會,多數二本生都選擇了考研。

二本生扎堆考研,名校生呼籲應限制

在考研的大軍中,985和211的名校生數量是沒有二本生多的,因爲這些名校生大多都保研了,沒得到名額纔會選擇考研,可能是眼見自己被考研的二本生包圍,有一位名校生呼籲限制二本生考研。

這有點打不過就耍賴的意思,但是近些年來網上不乏類似的聲音,也並非沒有理由。

二本生在很多人看來能力平平,所以在考研一事上比較吃力,的確有部分二本生並非一舉上岸,而是通過二戰三戰反覆磨練才考上研究生,有些人覺得研究生應該是精英教育,被二本生當做應試考試的成果,會影響研究生的整體質量。

能力是多數人質疑二本生考研的原因之一,其次有名校生覺得研究生應該是一種需求,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貢獻的羣體,而不是“沽名釣譽”的契機,他認爲二本生佔用了研究生的資源,讓研究生的水平下降。

說白了就是認爲二本生佔用了考研上岸的名額,如今不管是名校生還是二本生,多數都有追求學歷的意願,雖然各高校在擴招,但仍然名額有限,二本生考研數量龐大,上岸的羣體也不少,這樣就佔據了不少名額,研究生的含金量也下降了。

限制二本生考研就能提高研究生質量?不少高校作出迴應

雖然說得頭頭是道,但是筆者卻覺得限制二本生考研和提高研究生質量沒關係,從高考上看,考上名校的學生的確比考上二本的學生能力要強,但是到了大學中,名校生就沒有偷懶不學的嗎?如何就能保證一本畢業的學生一定比二本生強呢?

有些學生初中不學,高中逆襲,會被誇讚後起之秀,怎麼高考發揮不好,大學就不能提升嗎?所以限制二本生考研完全沒道理,不管幾本大家放在一起競爭,二本生能上岸是憑自己的努力,在院校不出衆的基礎上還能贏過競爭者,這難道不是更說明問題?相反就算是名校生,在考研中輸給了二本生,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把自己考不上的原因,歸結在二本生太多的這件事上。

當然,肯定會有部分人認同這位名校生的想法,這種呼籲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網上了,很多二本生也的確是有擔憂的,因爲部分高校在面試環節,的確會考慮院校出身的問題,萬一那天真有高校限制二本生考研該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不少高校用實際行動作出迴應,有些高校在複試階段打亂考生順序,不讓導師知道考生來自哪裡,全憑實力說話,公平又合理;還有的高校把筆試成績提高到70%,且採取保護一志願的政策,儘量減少在面試中老師有歧視二本生的行爲。

總之一個有格局的高校和老師,是不會在這件事上做文章的,但也建議二本生在報考之前提前詢問學長學姐,他們考研時學校有沒有這種傾向,以免浪費時間。

名校生起點高,應把目光放在更遠的地方

高考不是一錘定音,能考上名校的確是實力的證明,但是人生路漫漫,階段性的領先並不代表以後能取勝,身爲名校生,既然擁有高起點,就更應該把目光放在遠處,而不是回頭嘲笑那些沒自己快的人。

人總是要朝前看,專科生以本科生爲目標去超越,普本生則把名校生當動力,而名校生則把更優秀的人當參照,不能把視野放在不如自己的人身上,時刻防止他們追上來,而是看着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想着如何超越。

考研對於每一名大學生來說都是公平的賽場,二本生不要被外界的聲音所幹擾,只管做好自己的複習工作,只要有實力就不怕被質疑,每一個成功的人在開頭的時候總是不被看好,二本生如果有考研的想法就堅定的去實行,面試時也要充滿自信,別想着老師肯定會要一本生不要自己,而是要想自己和一本生站在一處,本身就說明了自己的優秀。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限制二本生考研的聲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