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研究生擴招背後:去大城市拼名校,還是去小城市搶就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預報名姍姍來遲,於10月9日啓動。
隨着教育部官網10月8日發佈《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今年的招生政策並未發生重大變化。有專家指出,預報名推遲的最主要原因只是考試大綱發佈推遲。
但廣大考生確實面臨一個重要節點。2024年研考報名人數意外下降之後,隨着不久前1924個新碩士點獲批,2025年研究生招生計劃或將繼續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25所高校的招生簡章發現,2025年招生計劃總數增長3.74%,超過上年增幅。
一漲一落之間,考研的結構性矛盾更爲突顯。一方面,考生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高校獲批碩士點,卻面臨招生難。
多所高校研究生擴招
近年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招生114.84萬人,比上年增長4.07%。
2025年招生前景如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隨機選取25所高校,其中包括10所“985”高校、3所“211”高校,以及12所地方高校和行業特色高校。
梳理25所高校招生簡章公佈的招生計劃發現,擬招生人數共96139人,增長3.74%,超過了上年2.62%的增速。
這25所高校中,2024年、2025年連續兩年擴招的有19所。
有的高校2025年擴招力度較大,比如南京大學、中南大學分別擬擴招500人。有的高校擴招表述謹慎,比如上海交通大學2024年招生計劃爲“約7000名”,2025年改爲“7000多名”。
2025年研究生擴招的重要原因是,今年8月1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佈《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覈專家覈查及評議結果公示》,新增了192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從現實看,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確實可以解決諸多現實難題,包括滿足更多學生讀研的需求,也可應對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滿足更多地方本科院校發展研究生教育、提高學校辦學層次的需求;提高中國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推進中國成爲研究生教育大國、強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說。
研究生擴招已有明確政策信號。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郭鵬9月20日撰文指出,要面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人力資源需求,持續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持續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更多是學科專業招生結構的調整。
比如,2025年,中國人民大學共有66個學術學位專業、33個專業學位類別招收碩士生,比2024年增加了3個學術學位專業及4個專業學位類別,但招生計劃卻保持不變,均爲約4300人。但2024年與2023年相比,大幅減少了84個學術學位專業,招生計劃卻只減少了200人。
可見,調整完善學位類型、學科結構更爲高校所看重,招生規模變化只是其連帶影響。
此次新增碩士點數量靠前的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其中,淮陰師範學院新增數量最多,爲15個;其次是大連民族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和台州學院,各新增14個;紹興文理學院新增12個。
但這些高校擴招規模有限。淮陰師範學院、大連民族大學的招生計劃分別只增加135、54人,南京工程學院的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紹興文理學院的招生計劃反而減少了88人。
當然,招生簡章公佈的招生計劃尚未經過教育部批准;按照慣例,那些招生情況較好的高校,實際錄取人數往往超過招生計劃。研究生雖然持續擴招,但受制於培養能力等,擴招尺度相對謹慎。
熊丙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研究生教育擴招規模必須適度,必須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
考研的結構化矛盾
對於考生來說,研究生擴招會是好消息嗎?
從過往來看,不管是招生規模擴大,還是報名人數下降,都沒有減輕考研的競爭激烈程度。
2024年研考,全國共有438萬人報名,在連增8年後意外下降,比上年減少36萬人,下降約7.6%。
“但更讓人意外的是,在報名人數減少的情況下,2024年研考國家線卻不降反升。這意味着,參加2024年研考的人數反而比上年是增多的。在接下來幾年的研考中,報名人數可能會繼續下降,但有效考生人數可能會持續增加,國家線很可能繼續上漲。”考研規劃專家甘源說。
考研競爭日趨激烈,出現了高考化特徵。
甘源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考研高考化,一方面表現在考研備考的紮實程度要向高考看齊,該做卷子就做卷子,該背誦就得背誦,另一方面表現在考研從考生的個人行爲變成家庭行爲,全家齊上陣,保障考生備考。”
熊丙奇認爲,在考研高考化趨勢下,很多考研學生只關注考研核心科目的學習,非考研科目則被邊緣化。如果這一趨勢加劇,中國整體教育,從基礎教育到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都可能應試化。
但考研高考化只是考研結構化矛盾的一方面,考研競爭激烈只是名校競爭激烈,大量地方高校卻面臨招生難。
“第一志願報考人數少,初試過線人數也少,要靠調劑才能招滿計劃人數,有時甚至完不成招生指標。”南方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院工作人員吳江說。
今年新增的1924個碩士點,很多就分佈在這樣的地方高校。“第一年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它的層次一般不會高,很多考生對這些學校和碩士點不瞭解,也不敢報考。”甘源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招生,是擺在吳江面前的重大任務。“我們千方百計吸引本校本科生報考,同時努力留住第一志願考生。”他說。
吳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越來越多的高校希望本校本科生留下來讀研。對此,高校往往會提前、精準進行宣傳,並給予本校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優先選導師、發放高額新生獎學金等優惠。
“對於第一志願考生,也會給予一定保障。比如,對第一志願考生和調劑考生分組複試,第一志願考生複試完後,再把剩餘的錄取名額用於調劑考生複試。”他說。
將個人發展放在首位
到一所不知名的地方高校讀研究生,甚至是逆向考研,值不值?
實際上,有些學生讀研實屬無奈。“隨着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用人單位招聘時提出的學歷要求也越來越高,原來專科生就勝任的工作崗位,現在要求應聘者必須有本科甚至碩士學位。”熊丙奇說。
甘源也認爲,“如果把學歷作爲篩選人才的標準,就要保證稀缺性。”
熊丙奇指出,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後,同齡人中大學生人數已經超過非大學生,因此,高等教育的發展定位就不再是培養少數精英,而必須調整爲培養高素質的普通勞動者。
一些新的跡象正在形成趨勢。紹興文理學院2014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第一年只招生50人,到2024年招生人數增長至804人。與此同時,報考人數和第一志願報考人數也持續增長。近年來,每年還能招收到十幾名來自“雙一流”高校的逆向考研考生。
紹興市2023年GDP達7791億元,2023年末在冊市場主體77.93萬戶。而紹興文理學院是紹興市唯一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2024年碩士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達96.27%。
顯然,在這裡讀書有在一些中西部大城市讀書所沒有的優勢。“紹興文理學院全日制研究生每年學費8000元,但是在國家和學校的研究生獎助體系下,可以保證每名學生衝抵學費之後,每個月還有比較穩定的生活補助,在這裡學習、生活不會有太大壓力。畢業生在紹興市的就業也不用太過發愁。”紹興文理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樑奇鋒在招生直播宣講會上說。
今年,紹興文理學院獲批新增12個碩士點。值得注意的是,在獲批新增10個以上碩士點的高校中,有56%的高校位於經濟較發達、就業狀況較好的江蘇、浙江兩省,有近70%的高校位於東部地區。
隨着一般高校的擴招規模大於“985”“211”高校,逆向考研還將存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選取的25所高校中,地方高校和行業特色高校2025年招生計劃增長5.44%,超過了“985”高校的3.2%和“211”高校的3.51%。
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維家近日指出,追求更高學歷,增強就業競爭力、職場適應力、事業發展力是學生的現實需要;就業壓力大,就業門檻高,也是學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狀況。客觀來看,選擇逆向考研不過是學生將個人發展放在了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