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黃介正專欄-川普特色的「戰略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或羣體之間,透過信息的傳遞流通,相互認知、理解,達到特定目的之行爲過程。「戰略溝通」則是層次、範圍時程與影響均較高深遠大,且具有戰略意義效果的「溝通」。

作爲世界最強國家的最高位者,美國總統權力始於「說服的權力」(the power to persuade),舉凡引領民意、推動政策、縱橫國際,能說服才能彰顯權力,無法說服,則無法贏得國會及民衆的支持,也無法團結友盟或遏制敵國,權力自然受到制約而難成大事。換言之,無論以理、以利,或以德、以力,能有效溝通的總統,才得以將其意志貫徹實行。

口才、情感、幽默與論理邏輯,川普可能不及雷根與歐巴馬兩位前任總統,還算不上「偉大的溝通者」。川普上任未及100天,內政外交、人事、政務管理以及民調支持率,爭議既大,亂象亦多;但以其有別於傳統政治人物,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以及使用社羣網絡推特(twitter)的偏好,至少在處理對外事務,尤其在中國的雙邊關係朝鮮半島危機上,其戰略溝通之舉則不無可圈可點之處。

預算戰略溝通。川普上任後首份聯邦預算書,大砍環保署31%、國務院暨國際開發總署28%、農業部勞工部各21%的預算,國防部預算卻增加10%,亦即6390億美元,爲他國總統之不敢爲,令各國政策分析人士頗感意外。雖然美國國會未必照單全收,但從預算書出手,卻對國際社會,也針對中國,傳達明確且強勢的訊息:川普整軍經武強軍強國是玩真的。

網路戰略溝通。川普超越傳統,不但運用社羣網絡打贏選戰,更用深夜推特文指點江山,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他以推文透露和蔡英文總統通話,碰觸北京最敏感神經;透過質疑操縱匯率、對美產品課重稅以及在南海建島,爲美中談判做鋪陳;又稱「美中正在合作處理北韓問題,爲何要將中國列爲匯率操縱國?咱們等等看!」根本上把北韓問題能否解套全壓在中國身上。

外交戰略溝通。美國國防部長國務卿、副總統連續3個月走訪南韓,從國防部長馬提斯稱北韓如果蠢動,將遭受絕對優勢兵力的打擊;繼而國務卿提勒森在東京宣稱,過去20餘年的北韓政策已經失敗;再到副總統潘斯板門店表示,「戰略忍耐的時代已經過去」,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算北韓不怕,中國不可能無感

軍力戰略溝通。從選在習川峰會期間,針對敘利亞使用化武傷及婦孺,發動報復轟炸,敲山震虎;到因應北韓可能再度核試,命令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改變計劃,前往朝鮮半島進行軍演;並可能再有2艘航艦、1艘兩棲攻擊艦同時佈陣東北亞;美國政府所稱「全部的選項都放在桌上」的說法,以及隨時可能對北韓軍事打擊的能量到位,對西太平洋各國傳達的訊息,只有更強。

溫情戰略溝通。川普在接待習近平夫婦到訪,舉行兩國元首工作峰會之時,第一家庭祖孫三代出席,並有中文歌曲古文表演,透過國際媒體傳播的畫面,在意象上接受並做實了兩強平起平坐的說法,對於清朝中期以降,從未受此待遇的中國而言,意義非凡;對內,超越毛澤東、周恩來,對外,超越德、日等傳統盟邦,也等同認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川普給予中國的溫暖面子,自有重大戰略效果。

以美、中、臺三組雙邊關係言,川普藉由提升中美關係,甚至認可新型大國關係,換取中國負擔更多全球及區域責任的意圖,甚爲明顯。在美中兩強關係初見合作緊密之時,由於兩岸關係一時難有顯著的進展,使得美、中、臺三角的不規則形狀更爲凸顯。美中之間的對話機制,從議題範圍、管道數量、交流項目到接觸頻率等,皆遠高於兩岸之間,也因此極爲畸形的三角,其重心自然落於三角之外,而使得三角難以平衡而易傾覆反轉。

臺美之間雖已有各級制度化溝通機制,然而面對美中新型大國關係儼然成形,東北亞風雲緊急,我們必須認真規畫有創意的戰略溝通,讓臺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的交互運用,得以重新形成有利的戰略效果。(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