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陸持續開放 亞洲經濟產業鏈完善 IPEF難攪局

韓國總統尹錫悅(右)在位於首爾龍山的總統府與到訪的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首腦會談,並發表韓美領導人聯合聲明。 (摘自中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此次亞洲行,其重頭戲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也被視爲遏制中國大陸的重要利器。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表示,中國國內大市場逐漸完善,亞洲產業鏈、供應鏈中心的地位已經形成,RCEP已經啓動。只要中國政府在國內外政策上不犯大的方向性錯誤,只要保持對外開放,美國就無法阻止中國的繼續崛起。

劉宗義在大陸「觀察者網」撰文指出,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將包括四個支柱:首先是在數位貿易、勞工和環境等領域制訂所謂公平、高標準和有約束力的規則;第二是提高晶片、大容量電池、醫療產品、關鍵礦物等重要產業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第三是推動高標準基礎設施建設、脫碳和綠色技術發展;第四是稅收和反腐敗。

他認爲, IPEF的重點在於標準和規則的制訂。其與TPCPP最大不同在於IPEF不會通過取消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來爲其他國家提供市場準入便利,而這一點卻正好是亞太國家希望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原因。美國不僅不想爲亞洲國家提供更多的市場準入便利,而且還要破壞亞洲正在蓬勃發展的經濟一體化進程。

劉宗義說,如果美國能夠建立IPEF可同時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將中國從亞洲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剝離出去,孤立起來,尤其是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高科技領域,在經濟和戰略上永遠保持對中國的優勢地位。二是要重新樹立美國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不過,劉宗義直言,現在,亞洲國家內部貿易早已超過它們與美國的貿易;亞洲人不僅是生產者和出口商,也是消費者和進口商;他們彼此之間互爲資本提供者,而不僅僅是接受者;RCEP等亞洲經濟一體化機制的建立使亞太地區相對更「亞洲」,而相對較少「太平洋」色彩。

他強調,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美國正在加緊構建圍堵和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體系」,IPEF歸根到底是服務於美國地緣政治利益的。但全球產業分工及亞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形成是世界經濟數十年發展的結果,有其自身規律,是資本逐利性、相對勞動成本、各國經濟政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劉宗義認爲,地緣政治衝突和人爲干擾當然會影響經濟發展,但中國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國內大市場逐漸完善,亞洲產業鏈、供應鏈中心的地位已經形成,RCEP已經啓動。中國面對美國的戰略圍堵應該有信心,只要中國政府在國內外政策上不犯大的方向性錯誤,只要保持對外開放,美國就無法阻止中國的繼續崛起。